今天中午同学小聚没法午睡,所以早晨权衡再三决定用睡饱代替晨跑。
迷迷糊糊中还算计好了,如果今天跑步,周末两天都已经安排满满的,也没时间跑步了。干脆今天休息足了,明早再跑。
想了这么多,也就睡不着了。打开身体扫描的音频,听着、做着、迷糊着。
跟同学们聚会还是很开心的,最近几年小范围聚的频率小了很多。
不过我发现自从加入睿思读书会,我的认知确实提高了很多。今天有几次,我的表达和她们的理解反馈,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讲宏观概率的时候她们用微观个体举反例,我说“关心孩子生活”就只被理解为“吃没吃饱”,我说“要给孩子留白”的时候她们会说“不允许浪费时间”。
当我意识到可能这些话题对同学来说比较陌生时,我就不太想多说话了。
对于上次跟同事聊起来的脑科学原理和青春期的特质解读,今天中午一个字也不想提,因为我感觉我可能会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讲完。
紧接着,下午我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瞬间自己也成了小白。我们的服务商给我提了一个工作提醒,但我没太看明白,就请对方电话帮我解释一下。
对方解释了一顿,虽然前前后后的没有什么逻辑,但我听来听去、问来问去,大概明白了,就是一件事情,分两种模式处理和展示,每种各有千秋。
可就在我复述我的理解时,对方很不耐烦的说,哎呀,你理解的不对,我们不讨论了,后面再说。一个劲儿的说,把我带偏了,等后面再说。
那我就来脾气了,啥叫“后面再说”?今天怎么就不能说说清楚了?我不懂还不能问吗?我说错了你再纠正就是了?我们就是不懂才找的服务商,把我们培训明白难道不是服务的重要内容?再说,说我不懂,我承认,但是把自己的专业常识当做跟外行比较的利器,这就有点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更何况,我们在真正需要专业咨询的时候,对方自己也存在着搞不清楚自己东西的情况,要么不知所云、要么去问别人、要么给个错误建议——我仅凭蹩脚的英文和纯纯的外行,都知道对方解释的不对——谁还不是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啊?怎么多问两句就不能被理解和回答了?
看我发脾气了,对方也知道自己态度不好,耐心不够,又开始给我解释她的提醒。可她的解释跟我理解的完全一样,刚才只是她没有耐心听我把我的理解讲完。
就这样,跟服务商发了顿脾气。估计之后服务商不太会没事儿发工作提醒给我了 🤦♀️ 但至少,对方知道了我们的实际水平和对工作追根刨底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