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在到处都在贩卖焦虑,尤其是一些知识付费课程。
满眼所及之处都是各种付费课程,为什么之前没有注意呢?
其实这是“孕妇效应”。
即你关心什么,你眼里就看到什么。
以前开车上班时,眼里看到的都是各种汽车,对于电动车自行车的阻碍,经常心生不悦。
后来骑车上班,眼里看到的居然都是自行车,不管是单车还是山地车,亦或是公路车。
写作前,对于任何付费课程,任何文章的排版、角度、框架等,都没有关注过。
写作后,会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这些东西,尤其看到别人做的好的,或者做的不好的地方,均关注。
这就给了我一个提示,一个人想要在某方面进步,不能光去想,而是要踏实迈进这个领域内去深究。
只有行动起来,思考才能有价值。
就比如写作这件事,刚开始写作时,注意到各种付费课程,大概率会有购买的冲动。
但是后来慢慢开始变得理性,很多东西光知道方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行动。
很多人总是喜欢到处找方法,寻捷径,希望觅到一个武功绝技,可以一战封神。
这样的事,是不可能有的。
任何技能的学习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任何学习都是反人性的,都是逆熵增的过程。
只有坦然接受这个现实,才能踏实面对每个成长阶段。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过,没有哪种成长是不伴随着痛苦的。
不要指望可以很轻松去掌握一项技能,更不要觉得学到了别人的方法,自己也可以做到。
“知道”到“做到”是两个维度的事情,非经历辛苦磨难,甚至痛苦不可为。
只有经过了自己的辛苦付出,大量思考,获得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否则你将永远咀嚼别人嚼过的东西,无滋无味。
而这第一步就是要思考,思考自己都需求,思考自己都定位,思考自己的价值。
02
王兴说,人为了躲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出任何事。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总是很勤奋,就是不出成绩。
是因为他用自己表面的勤奋,掩饰了自己不想真正思考这件事到底应该如何做、怎么做、以及做的意义的思考。
因为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明白一件事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思考,让我想到了昨天晚上刷短视频的几个感受。
第一个,每当看到有正能量的事情时,内心就会受到冲击,进而泪流满面。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情绪价值的引导,一个内容只有从情绪上让人产生共鸣,才能有传播的价值。
那应该如何让生产的内容产生情绪价值呢?
依靠故事。
只有故事,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也才最符合人类情感需求的。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文案,通篇都在讲道理,估计不会有太多人有兴趣看下去。
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中就指出,人类最伟大的一项能力就是讲故事的能力。
因为故事本身就是一种“虚构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我们自己。
第二个,看短视频,一定要有所启发,尤其是看到一些有触动的内容时,停下来思考,看看自己得到了什么,不要一味刷起来没完。
这里涉及到一个思考框架的问题:看到一个内容,如何写出自己的思考呢?用什么的框架和模式?
只有搞清楚这个内容对我们产生触动的机制,才能更好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个,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会让一个人每天接触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对大脑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专注力,让自己能深入思考,或许是刷短视频过程,让我有些欲罢不能,进而产生懊悔情绪的背后核心关注点。
通过上面的思考感悟,最终给我的启发:
尽量短的减少刷短视频的机会和时间,如果刷了,看到能触动情绪的内容,停下来,思考,并且写出来自己的感受。
这个过程要注意提炼出核心观点,和整理出大纲框架,不要漫无目的地写。
一定要重视刻意练习。
你看,不管看到什么、做到什么、只要思考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马上就会变得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