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468578/b117de9a1f8dd01e.jpeg)
1.没有父亲的童年,注定不易
1888年7月,钱德勒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他的父亲是个铁路工程师,也是个酒鬼,在钱德勒7岁那年,父亲把他和他的母亲抛弃了。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是艰辛的,离开父亲的钱德勒注定要提前开启背负家庭责任的一生。
和母亲离开美国前往伦敦,在19岁那年,钱德勒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开始在海军部工作。几个月后,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决定当一名作家。
1909年,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在当时的报纸上陆续发表过一些文章,只是,这并不能满足钱德勒,这个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的年轻人,怎么会甘心把自己的青春就奉献在这些油墨上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68578/18637435b911b06e.jpg)
2.年轻就是资本,爱情滋养灵魂
24岁的钱德勒向舅舅借了一笔钱之后,回到了美国,在美国遇到了他的妻子茜茜。一个比钱德勒大18岁,被他称作是“可以不经任何言语就进入彼此内心的人”,在当时,他们是大家眼中最快乐的一对璧人。
钱德勒决心专注写作已是结婚后的第8年。45岁的他创作了人生第一步短篇故事《勒索者不开枪》,50岁时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长眠不醒》。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钱德勒先后创作了多部出色的长篇小说,还与各大影业签约合作,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被正式搬上荧幕。其中,电影《双重赔偿》和《蓝色大丽花》都因钱德勒出色的编剧被提名奥斯卡奖。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68578/4a958d75905ddf67.jpg)
3.即便中年得志,也难免悔恨
钱德勒是20世纪美国文学当之无愧的代言人之一,他是毛姆、加缪、钱钟书,村上春树等大师的文学偶像。他以侦探小说名世,是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缔造者,声望卓绝。他的作品被收录到《美国文库》,载入到了经典文学史册当中。
钱德勒不仅在文学上的造诣匪浅,对妻子茜茜的感情也是深入人心。他36岁结婚,婚后才发现妻子比自己大18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灵魂上的共鸣。
夫妇携手三十年,茜茜67岁去世,钱德勒因此度过了一段异常痛苦的日子,他曾感慨:“我此生最大的悔恨,就是没有写出任何一本可以献给她的书”,他还表示过,死后想和妻子茜茜一起葬在柏树园公墓。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68578/02bb934264e2378b.jpeg)
4.“我”与世界告别,“我”与自己告别
1959年,钱德勒因重病不治,在拉荷亚,斯克利普斯诊所撒手人寰,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和妻子一同安葬在柏树园公募,而是孤零零的被收容在希望山公墓。据记载,当时参加他葬礼的只有17人,大部分也只是点头之交而已。
钱德勒中年得志,为人谦和,他拒绝一切奖项,只想专注在自己的创作和生活里。他描述自己是一个“表面缺乏自信,但内里却是傲慢自大的混合物”,一个愿意承认自己弱点的著作家是被大家欣赏和尊敬的。
钱德勒死后,他的经纪人和秘书为了争夺他的遗产,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经纪人赫尔加.格林继承了他60000美元的遗产,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68578/074884c7de4878a5.jpg)
5.“我”是个没有家的人,到现在还是
2010年,在研究者的帮助下,终于将钱德勒的妻子茜茜的骨灰掘出,转移到了希望山公墓,与钱德勒葬在一起。
2011年,有将近一百人参加了这次的仪式,夫妇二人终于再相见,他们的墓碑上赫然写着:“人死重于心碎”,这是钱德勒在他的小说《长眠不醒》中的文字。
“《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众多文学著作中最完美的杰作,极其出类拔萃”——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这样评价道。
1951年,钱德勒创作了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之后的一年里,他在英格兰的健康状况开始下滑。
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透着历经风霜的浪漫主义创作者,饱含对人生三大情感的诸多无奈和无力之感:爱情,亲情和友情,无论是哪一种情感,到最后都只有一个结局——与之告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68578/e24615445d598180.jpg)
6.写到最后
《漫长的告别》留下了太多让人回味悠长的文字,透过文字仿佛可以看到一幅幅让人深感惋惜的画面,一双可以看透都市社会本质的眼睛,是钱德勒深挖文学的精髓所在。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漫长的告别》
人死重于心碎,向前一步,就是新生。——《长眠不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