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世界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峰会中,作为普通的家长我有幸参与其中。两天的盛会,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场组织有序高规格的、多国家多领域的跨界教育盛会,一场具有颠覆性与前瞻性的教育盛会。
在最初得知周老师要创办首届世界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峰会的消息时,我的心情激动万分,第一时间定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自认识周老师以来,她的人格魅力就深深吸引着我,仿佛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让我无条件的相信她,相信她带来的东西都一定是精品。而在两天的会议中,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点。正如周老师在大会宣传片中提到的“至少能让父母能够瞬间看到孩子未来有期待有希望“。
“我们到底为什么养儿育女?”“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你相信你的孩子吗?”“你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是什么?”这是峰会宣传片片头周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简单的几个问题直戳为人父母的心。我们是否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好好思考过这几个问题?于是我带着这几个问题,聆听这场教育盛会,寻找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同频的人注定相遇——一场大型”网友“见面会
这次会议,我们私下戏称为大型“网友”见面会。这并不是一个大家来之前互不认识的大会,而是在来之前,很多人已经在网上有互动交流。现场有一种回家感觉,真正感受到了周老师说的从:“我”到“我们”。在现场,我收到了来自四川都江堰和陕西西安朋友带来的家乡特产礼物,非常的暖心。我们互相拥抱对方,一起自拍,一起并排坐着听演讲,仿佛我们已认识了很久很久。这让我对爱因斯坦学院的慕课课程有了更多的期待,可以想象到我们的孩子在这所无围墙无边界的学校里学习的场景,线上认识很多同频的小伙伴,线下跟他们相聚一起做team work,想想这样的画面都很美。
How to mock——差异产生美。
大会现场,最让大家对教育有颠覆性认识的是诺贝尔教育获奖者雅各布教授给大家带来的How to mock的演讲。原来教育可以这样做:网状的学习结构,在线慕课课程学习,有教练角色的慕课引导师引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喜欢这一课程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团队自主学习。每个人在团队里充分发挥特长优势,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是学生。线下学生们共同完成项目。每个人的差异性和优势得到了最大化的尊重。因为差异产生美。这才是教育本来的面目。而一百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金字塔式教育,抹杀了孩子的独特性和创造力,孩子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会去运用知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马上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是不是很容易被机器人替代呢?这个时代变化的如此之快,真的是在我们还没有来的及反应,就可能已经被淘汰了。而真正留下来的是怎样的人呢?一定是会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互联网正在重塑教育行业
也许我们暂时还没法真切地感受到雅各布教授提到的以色列的How to mock实践,但是现场来自于沪江网校CEO吴虹校长带来的“用互联网+构筑乡村教育的生命之网”的主题演讲,吴校长呈现出来的他们的乡村公益助学实践深深的震撼到我了。原本教育资源最为欠缺的偏远农村,却因为互联网的力量,让孩子们与现有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相遇。一根网线,一个电脑大屏幕,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通过老师的引导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每个孩子的优点和不同都被发现。互联网某种程度上,缩小了教育的差距,为打破教育的不公平提供了现实的可参考性。如果说沪江网校的互加计划是教育的2.0,我想爱因斯坦学院接下来要做的How to mock就是教育的3.0,将最好的国内外教育资源呈现给我们中国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由此想到了周老师提到的爱因斯坦学院的院景:“让中国的孩子在更早的阶段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去接受全世界更多更好的教育,我们都想为了孩子未来的不同而来到这个平台。知识本身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孩子学会学习,比他学了什么更重要“。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教育行业,给予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以“服务”的标准做教育
本次的大会的一个亮点就是来自于不同行业的嘉宾带来了他们跟教育跨界融合的实践尝试。企业加入到了教育中,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拓展教育的面向,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对接企业的社会实践。我们看到华大基因创新中心带来的复活猛犸象,激发孩子对基因的好奇心,招商银行的银行小当家让教育与金融连接。康佳、合一众筹、子需智库等企业纷纷与教育合作,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一种生态,各行各业都与教育连接,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子需智库CEO冯翀翀提到:“未来的教育产品,一定是要以服务为导向的,要设计真正孩子需要的教育产品。”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当教育以良好的服务标准设计孩子需要教育产品时,最终受益的才是孩子。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场聆听三位有代表性的妈妈的演讲受益匪浅。一位是著名的犹太亲子教育与财富观传承人沙拉老师。之前因为周老师的推荐,拜读了沙拉老师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被沙拉老师的故事和育儿观深深折服。这次对沙拉老师又了更为立体直观的印象。原来沙拉老师不仅是位睿智的母亲,还是位语言幽默、真实不做作的老太太。“生活即教育”,沙拉老师的教育都是在生活中抓住每个可以教育的机会来教育孩子。面对逆境,沙拉老师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影响着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沙拉老师讲述挑梨的故事:让孩子挑被碰坏的梨,目的是要让孩子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只有知道了生活的不完美,才能够更好的接受完美。多么有智慧的一位母亲,再看我们平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们总是将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在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不完美的东西,当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社会,面对种种的不完美时,他是否能很好的应对呢?答案肯定是不能的。沙拉老师还提到:“孩子的品格是最重要的。品格和美德从不打折。”我们又有多少父母是真正的看到孩子身上的良好品格呢?
第二位是以色列T&J创新创业服务公司创始人、以色列著名女性连续创业者Reut Herz。她是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真正做到了创业生娃两不误。她给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没有失败的人生才是最大的失败》,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失败经历,也给出了对失败的看法:“不懂得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那才是真正的失败”。她同时也提到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应该做直升机式父母,帮助孩子清楚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经历适当的挫折,从而建立乐观的心境。
第三位是子需智库的创始人冯翀翀女士。一位专业自信优雅的职场成功女性,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当问及她是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时?她说到:“作为一个妈妈一定要学习成长,当你学习成长了,你知道怎样跟孩子相处,能够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那么你自然就会处理好与爱人、公婆父母们的关系,全家以你为中心,教育观念一致,家庭和谐,工作和孩子可以两不误。”
记得周老师曾经在讲《犹太天才教育的根基》时,讲到妈妈的三重角色:保护者、教育者和陪伴者。“父亲塑造孩子的大脑,母亲塑造孩子的灵魂”。每一个妈妈,都是因为爱而变的无比强大。三位优秀的女嘉宾,让我们看到了妈妈身上的强大的力量与她们的育儿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作为妈妈永远要有成长型思维,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视野和格局,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成绩对孩子来说重要吗?很多家长认为是重要的,甚至用成绩来要求孩子所有的一切。只需要孩子学好书本知识,考好成绩,上好大学,这是很多父母最大的愿望。殊不知,时代变化的是如此之快,仅仅有好成绩是不够的。而且我们的孩子不仅仅是在学校跟身边的人竞争,而是早早的就被放到国际赛道上去竞争了。我们又应该培养怎样素质的孩子呢?周老师在公布爱因斯坦战略计划环节中提到:未来国际化竞争性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创新精神创造力、超强学习能力、跨学科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家长的我们,真的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格局,助力孩子具备这些能力。
难忘的富有创意的“黄马甲“活动
在最初看到会议议程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是个什么活动?结果这个活动应该是全场参与度最高、最富创意和意义的活动。活动要求参加会议演讲的大咖们穿上黄马甲站在人群中,参会嘉宾需要主动寻找自己想要建立连接的大咖们,而大咖们不能拒绝他们的要求。当周老师公布这个消息时,我内心是退却的。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喜欢呆在舒适区,遇到困难就想后退的人。当时的那一刻,又回到了原来的模式中。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我竟然可以勇敢的跟想要交流的人交流。没什么难的,只要去做就好。去做,就会有很多可能性发生。是的,这个活动让我看到了原来没有想到的事情的发生。主动跟冯翀翀聊天,获得了她的微信,主动跟吴虹校长聊天,加进了他的黄马甲裙。主动跟雅各布和rami拍照,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刻。这都是跳出舒适区,遇到的新的可能性。这次大会不正是如此吗?周老师主动的跳出教育的舒适区,去掀起一场必将要到来的教育革命。困难一定是有的,但是只要去做,去践行,路就会越来越清晰。
两天的时间很短暂,却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两天。见到了更多优秀的人,也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选择相信,才会看见”,这是周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也非常喜欢,而这次峰会我们也真的看见了我们想看见的。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看见爱因斯坦学院how to mock课程的落地,看到更好的教育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