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流逝》:欧阳端丽的现实与虚无

《流逝》:欧阳端丽的现实与虚无

作者: 职场惠客厅 | 来源:发表于2017-06-18 08:00 被阅读67次

    王安忆的作品,我喜欢读的有两部:《69届初中生》和《流逝》。

    《69届初中生》,算是一见钟情。那时我大约十几岁,先看到了这部作品,认识了主人公雯雯,从此注意到它的作者王安忆。

    我看书有一个顽习,喜欢一看再看反复寻味。好看的书,会长久待在我的床头。比如杨绛的散文集,以及钱钟书的《围城》。《69届初中生》没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当年,它刊登在一本文学刊物上,我没能保存那本已经发黄变脆的书。后来,也不知道被收录在哪套丛书里,总之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它。

    而《流逝》呢,初读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印象。等到觉出它的好,已经是再读的时候,这算是日久生情吧。那么,《流逝》是如何打动了我呢?

    这是一部平凡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户资产阶级家庭在文革前后的沉浮。高傲美丽的欧阳端丽,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奶奶,她的生活安逸而富足。然而,文革打破了这份平静,家产被抄家人分离,生活里突然多出了许多难题。

    公公的钱没了,丈夫的潇洒也没了,每月拿回来的六十块钱,支撑不了这个小家庭。卖了家具卖衣服,这都不是长久之计,日子要怎么过呢?小家庭的烦恼之外,还有大家庭的负担。小叔子文光的出走,小姑子文影的发病,所有的难题都摆在端丽面前。

    在这样的难题面前,置办了这份家业的公公愤怒而无奈,过惯了好日子的婆婆懦弱而不安,那用金子铸成的三个子女,一个比一个自私而无用。在这个时候,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欧阳端丽只能迎难而上。

    文革前,这个秀丽的张家少奶奶,生活的乐趣就是宴会、舞会和逛街,没事跟小姑子斗斗气。她没有上街买过小菜,连自己的孩子都是奶妈养,她是个小鸟依人的太太,过马路都要拉着丈夫的手,最大的烦恼不过是衣服不合身。

    可是,文革来了。生活容不得她再柔弱,也容不得她问为什么。她迅速接受了现实,忘掉了过去的好时光。她剪掉秀美的长发,脱下精致的旗袍,在早晨四点起床去买小菜,去女儿学校跟工宣队理论,为小叔子争取下乡的补助,为小姑子筹备下乡的行装,去找金花阿姨帮自己找事做,帮工人家庭带孩子,为老太太织毛衣,她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有着大学文凭的端丽,当年毕业不肯接受分配去甘肃,嫁人之后拒绝在街道小学当老师,然而她最终进入街道工厂间,做了一名普通工人,靠着一份固定收入,维持着小家庭的生活,更撑持着大家庭。

    与我偏爱的女性角色不同,欧阳端丽是一个非常现实,没有什么梦想的家庭主妇。她不像金子铸成的文耀那样天生潇洒,拿着爹爹的钱,总是派头十足;也不像金子堆起来的文光那么迷茫,反复思索生命的意义;更不像娇滴滴的文影那么自私,她的生活里只有自己。端丽的生活,无论富足或是穷顿,都是极现实的。

    也许,正因为她的现实,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当文光问她,「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她回答地简单直接,「为什么?吃饭,穿衣,睡觉。」文光觉得她庸俗,他认为这是维持生存的必要的手段,而不是生活的目的。而端丽没有时间去想这些「无聊」的事情,她所有的想法都是现实的更是实惠的,只为了「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靠着这样的「现实」,十年的岁月平安渡过。政策恢复之后,生活也在恢复。舞会恢复了,宴会恢复了,逛马路恢复了,富足的过去恢复了。然而,当一切习惯之后,「现实」的端丽突然尝到了虚无的味道。

    她不再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也不需要为了谁去努力。她很想找点事来做做,却实在是无事可做。「她像一个负重的人突然从肩上卸了负荷,轻松得失重了。」她感到无聊,无聊得烦闷。而那个总感到无聊、总感到空虚的文光,却找到一点事情,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多年苦恼着他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十年,无声无息地流逝,无声无息地改变,端丽的明天会怎样呢?她会找到活着的意义,像文光说的那样,像她自己曾经做的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将生命的小船渡到彼岸......」吗?

    没有人会知道,人生就是一个谜。也许,这正是活着的意义吧。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逝》:欧阳端丽的现实与虚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ki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