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讨厌鸡汤文,但是很大一部分人讨厌的应该是“故事型鸡汤文”,简而言之就讲一个故事,给你说明一个道理。
为什么说它最毒,因为它有一个故事为依托,感染性比甩你一脸佳句强得多。
很多人不认可故事型鸡汤,也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鸡汤的故事和道理给人感觉虚假、虚伪。
一方面它可能脱离现实,它讲的这个故事是不现实或有所隐瞒的;
一方面,它所阐述的道理可能就是个错误的或者是文不对题的;
最重要的还是它的适用范围可能不如作者所预估的那么广,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针对这些情况,我把故事型鸡汤文分为以下几种:
1
故事是假的+道理是真的
例:华盛顿砍樱桃树教育我们要诚实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随后分析)
2
故事是真的+道理是假的
例:比尔盖茨大学辍学所以大学无用
3
故事是假的+道理是假的
例:编一个故事写中年男人出轨,
女人还是不离不弃最后白头偕老
教育我们就算男人出轨女人也不能离开
(这简直让人深恶痛绝)
4
故事是真的+道理是真的+不合适个人情况
例:比尔盖茨大学辍学为可以学到更多,
因为他自身水平超出了大学教育范围,
但是小王并没有这么厉害他却想辍学
5
故事是真的+道理是真的+错误的解读
例:比尔盖茨大学辍学为可以学到更多,
为了学到更多我们也应该不上学
6
故事是真的+道理是真的+正确的解读
+合适个人情况
例:比尔盖茨大学辍学为可以学到更多,
受到这个故事的鼓励,
爱花的小王放弃了遗传学的保研机会,
选择到一家花卉研究中心工作,
他因此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另外,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些鸡汤的一类(比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鼓励我们要努力奋斗),因为作品本身是经典,这也意味着里面的人物也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的,比起杜撰的名人故事反而更具有参考价值。
故事、道理、是否解读正确中只要有一项是错误的,有一部分读者马上就会察觉到不对劲。然而合适个人情况这一点则需要读者自己去把握(一般情况下鸡汤会直接帮助读者解读一个故事方便阐述道理)。只不过很多文章并不能保证每一条都符合道德和逻辑,但是一旦打动了读者,就会造成传播。然而在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同时,逻辑上的错误被大多数作者和读者选择性忽视。并且真正被挑起情绪的那一部分受众,又怎么会当即就思考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
鸡汤文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感性的存在,在定义鸡汤文的时候我曾提过很多励志歌曲的歌词也是很鸡汤的,其实大家听歌的时候也常常是不求甚解的,风靡朋友圈的美文曾经也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鸡汤文中的感性大于理性这一点可以参考演讲和辩论,无论是演讲者还是辩手,在当场都是看似逻辑清晰,但是为了达到感情充沛、震慑人心的目的,即使有一些言辞上是存在重大纰漏的,常常被视为“无伤大雅”,只要在现场能够打动人即可。
鸡汤文就像是为你娓娓道来的一次演说,同时也给人们更多机会去质疑和反驳。
在网络发展起来之后,读者的增加和读者们的看过的文章更多见识更广,并且评论展示大大增加了人们发现破绽的可能性,把重点放在打动人上的故事型鸡汤文自然就成为了漏洞百出的重灾区。
故事编造、逻辑混乱,还可以是说是没营养,但是连道理都是不正确的,那简直就是毒死人不偿命的假鸡汤了!看到三观不正的鸡汤文该怼就怼,或者,你可以举报给我,我帮你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