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看完12本书。
A.主题阅读:心灵鸡汤
1.《秘密》 朗达拜恩7.2(数字都为豆瓣评分)
2.《魔力》 朗达拜恩7.2
3.《秘密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朗达拜恩7.9
其实这实在算不上主题阅读。一来样本量太少,只有一个作者;二来我对成功学读物本来不太感冒。
重温哈佛幸福课的时候在弹幕里看到很多次“吸引力法则”,有点好奇,于是找到朗达拜恩的书看了一遍,同时也把相关的5个视频看了。
我认为它不是一个“法则”,而更像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可以尝试的生活态度。我说它不是法则,因为它根本没办法证伪。你向宇宙许下一个心愿,如果实现了,是吸引力法则在起作用;如果没有实现,则是你没有正确使用吸引力法则。就像一种宗教许愿,实在有点玄学。
所以我更愿意把吸引力法则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事实上在幸福课看到它正是因为它和积极心理学一样倡导一种正向的螺旋,专注与能让自己感到积极的事物,从而自然而然产生积极的行动。这与老子的“道”,与斯多葛的“世界理性”,甚至佛陀的“寂静涅槃”,卡巴金博士的“正念”精神训练都有着共通的部分。
这几本书我并不怎么喜欢,事后论证难免有自圆其说的嫌疑。但是吸引力法则让我感觉很好。我甚至做了一点小小尝试,许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心愿,后来也真的实现了:以一种完全超出我预料但又非常合理的方式。我说不好这是不是吸引力法则在起作用,或者说我更愿意相信当一个人对生活产生积极且专注的态度,并且愿意为之不断尝试,结果大概率都会是好的。
正如幸福课的老师Tal说的,这个世界,或者任何世界,都需要具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B.专业相关:
4.《书太多了》 吕叔湘7.3
关于汉字、词语演变和英文翻译的部分很有趣。
C.闲书:
6.《飞行家》 双雪涛8.1
双雪涛,郑执,班宇,都是非常有趣的年轻作家。
7.《白色游泳衣》 徐浩峰7.6
徐导的电影我都看过,一种很奇怪且锋利的风格,他的书第一次读,能感觉到和电影相同的底色:对受众不太友好,但也确实富有意趣。
D.工具书:
8.《一年顶十年》 剽悍一只猫5.8
9.《文案的基本修养》 东东枪8.3
10.《ETF全球投资指南》 王延巍7.6
11.《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银行螺丝钉8.2
12.《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银行螺丝钉7.2
我从来不推荐工具书,因为一个人到底缺少哪方面的知识其实是很个人化的,有的书可能口碑一点也不好,但正是某个人某一阶段需要的,那样就好了。其次还有一点,现在大多的工具书都比较专注于“术”,反而不是那么必要的东西。这几本书有的人可能并不觉得像真正的“书”,更像微信公众号小短文的集合。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倒不用那么苛刻,不必把书看得太神圣。世上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书里装着金子,有的书里装着玉,有的书里装着喃喃自语的灵魂,不管是什么,它们不会回应你的,永远不会。只有你自己会与你自己内心的涟漪共鸣。
E.在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文版
《冰与火之歌1权利的游戏》英文版
《福尔摩斯探案集》英文版
《论语》中英双语
(终于可以不用0.8倍速跟读了。)
《中式英语之鉴》,翻译入门必读,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另外还有一本《每周健身4小时》,看了70%平台突然给下架了。里面的内容挺新奇,并不是主流健身观点,可以自行参考。
学习:
1.《日语教程》巩固,学习时间远远不够;
2.每天一小时经济学人原文朗读,有的还是太难;
3.重温哈佛幸福课,发现一门耶鲁死亡课;
4.电吉他练习,试着弹Fleetwood Mac《Thrown Down》和《Gypsy》伴奏,《双峰》OP独奏(就那么一两句),乐理还是没学;
5.polyglot基础打卡全勤。
运动:
1.健身房出勤4天,感冒好了,咳嗽一个月,诊所拿药根本不好使,去医院拍了片,支气管炎;
2.爬楼梯19层6次,34层23次;
3.冥想每周两次。
因为身体原因运动频率和强度没办法保证,不过也因为咳嗽的关系过年吃得很清淡,月末回健身房发现体脂率大幅下降,骨骼肌反而长了不少。
说来奇怪,原本只是想练出清晰好看的腹肌,慢慢就被教练带偏了。不过其实也很享受肌肉的各种抗阻训练,可能是因为激素,也可能是因为健身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有了掌控感。
生活:
1.月初外婆去世,和哥哥回老家参加葬礼;
2.和爸妈哥哥在成都过年,看了几部电影,老妈喜欢汤姆克鲁斯,《碟中谍》系列快补完,最佳电影《阿甘正传》;
3.发现一个同学同我住在一个小区,于是约了一起学习,并把打赌改成了日语N2,目前她学得比我好;
4.参加了一个平台的情人节脱单活动,收获了几个有趣的道友,也从某种层面证实了我是个单性生殖的生物;
5.尽管时机很不好,还是咬牙配置了一套台式电脑,生产力,没有办法。矿老板们做个人吧,显卡让你们扫完了!
总结:
当你还只是个孩子,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夏天的一个下午漫长得就像永远,秋天烧树叶的味道,冬天结冰的池塘,这些东西你并没有刻意去记住,但就是怎么也忘不了。童年时代只是隐隐感到漫长和好奇,少年时代遭遇了性的困惑,愚蠢又灿烂。还没有缓过来,又迎头撞上了死亡。当你慢慢步入中年,曾经觉得永远不会失去的人和事,你都会慢慢失去,而且你也会平静地接受你会永远失去它们。失去当然是一件悲伤的事,但身在此间你突然切实地感受到了你真的热爱它们,无论一直以来你的生活有多么麻木。于是生命慢慢完成了:你窥见了生活全部的意义,但那种意义你无法传达给孩子们,他们只能像你那样一点点经历,然后终于理解,那时候大概你已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守夜的时候感觉很冷,满天繁星。古老的星光照耀过我的祖先、我的至亲、照耀着我的秘密,在我死后也会继续照耀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