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已仙逝一月有余,一直想要写点东西,毕竟金庸小说曾经是我最爱的读物,也陪我度过了许多漫漫长夜。虽已十多年未再阅读,但那种喜欢和影响却是根深蒂固,挥之不去。
喜欢上金庸小说,是从上卫校的时候开始的。最先看的是哪一部已记不清楚,只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经典之作,我是一本不落全部读过的。幼时受哥哥喜欢武侠小说的影响,上了中专后,我也开始看小说。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只有周末才能出校园。九十年代末手机还不像如今这般普及,那时候是没有智能手机看的。学校里有偌大的阅览室,对于刚刚出门求学的十六七岁的我们,就像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赶快办了借书证,没事的时候就泡在阅览室,借以打发学医的枯燥和无趣。除了个别爱学习的同学看专业书,大多数都是看自己最感兴趣的“闲书”。当时最受欢迎的就是中外名著、金庸和琼瑶小说,我最爱的是“金庸”。在阅览室因为有时间限制看不过瘾,我就借回宿舍去看。那时候迷恋金庸小说的程度甚至是到了痴迷的地步,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全交给了金庸老先生,几乎是以四到五小时读完一本的速度看完了许多部,也不懂得细细品味,就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一本看完第二天再去借另一本,一部看完再去借下一部,小说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着我。当时一边看心里还在想,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看的书呢!不光白天看,晚上宿舍熄灯后钻被窝里也打着手电筒看。闲了看,吃饭的时候也是一手拿勺子一手翻书。真正痴迷到了食不知味、夜不知寝的地步。最大胆的是上课时也忍不住偷偷的看,记得当时教《五官科》的老师刚从延大医学院毕业,比我们大不了几岁,脾气性格又好,我们都不惧他。上他的课我就把课本立着放在课桌上,佯装着在看课本,其实是在里面夹着金庸小说。现在回想,我当时的座位是在第一排,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老师肯定对我掩耳盗铃的举动看得是一清二楚,可是他从来都不点破,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更没有批评过我,真是一个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兴趣的好老师。
之后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书籍对人的持久吸引力,永远都是“有趣”而并非“有用”。就如上学时如此痴迷“金庸”而不喜欢医学课本一样。医学专业课程较多,除了主干课是扎扎实实的好好学,其他课程都是浑浑噩噩混着上,考试只要不挂科就万岁,因为如果不及格还得补考。那时候的记忆力出奇得好,考试前一周临阵磨枪,早晨晚上去操场背重点,一段文字背两三遍就能记下来,应付考试绰绰有余。但这种快速的记忆保持的时间也很短暂,考试后不久就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
完全不似金庸的小说,那是一种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作品。老先生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小说里真实的历史背景,有家国情怀,有侠义思想,文化底蕴深厚,文辞优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会魔力般吸引着人情不自禁的想读下去。
金者,就砺则利,庸者,大巧若朴。阅读金庸小说,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如同徜徉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就连一个个人物的名字都起得那么美――风清扬,向问天,张无忌,木婉清,王语嫣,萧远山,苗若兰,程灵素,令狐冲,周芷若,岳不群,左冷禅……只这一点,我已经将他老人家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就连打酱油的角色,都是个性鲜明,跃然纸上。萧峰的豪迈壮烈,令狐冲的潇洒率性,黄蓉的精灵古怪,夏雪宜的亦庄亦邪……老先生的功力已然登峰造极,鲜有人能达到此种境地。
受武侠小说的影响,自己骨子里似乎也有一种侠客情结。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自己如身为男儿,必定要做金庸先生笔下萧峰那样的男子,侠骨柔情,坦坦荡荡,一人,一知己,一生足矣!有阿朱那样冰雪剔透般女子的仰慕与陪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金庸小说不仅仅是简单的武侠小说,而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传递的是侠义、忠诚、健康、纯洁、进取的精神,老先生在用自己的笔杆子教化让人积极向上、扶危济困、不畏艰难、人心向善。不论在他的哪一部小说里面,不管坏人势力多么庞大,武功多么高强,终归是邪不压正,胜利都是掌握在正义者手里的,笑到最后的往往都是正派人物。
金庸已去,江湖已远!时过境迁,阔别多年,如若有时间,还是想要再重读一遍经典,想必那时也应该会有另一番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