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看,我征服。——题记
《罗马人的故事》凡15本,作者盐野七生。读此套书是一个大工程,中间又停顿了许久。整整齐齐读完,已历时两年。笔者本身很喜欢历史,很喜欢系统地读一些略微专业的史书,特别是完全不了解的西方历史。而罗马,作为曾经称霸的国家,它的历史,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课题。
15本书,从罗马的建立开始讲起,整个国家经历王政,共和,帝政,军政(笔者自己起的名字),直到最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止。想要通篇简略的讲述其过程,本身是一个复杂且难度较高的事情,所以笔者想从几个对自己感悟较深的方面来讨论下罗马人的性格,先后顺序可能与书的顺序不吻合。(其实作者在书中的描述手法也是同一件事情的反复出现,以突出罗马人虽在不同的时代,但在处理事务上行为以及背后性格的一致性,这一点也让笔者沉醉其中)
一、宽容
这一点是笔者阅读全部15本书得出的最深的体会。简单从以下几几点来说。
首先,在各个时期,罗马为保卫边界,需要和外来入侵的敌人进行对抗,无论是前期著名的汉尼拔(即3次布匿战争),还是后期的蛮族入侵,在战场上,罗马军团都不是战无不胜的,时常会有战败的时候。而罗马国内,包括元老院及罗马人民对于这些失败的将领,都不会认为需要撤销他们的职务。甚至处以死刑来担负战场的失败,而更多情况下,是会将下一次的机会给予他们,让他们自己从失败中爬起。这种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信任,更可以说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宽容。这种宽容的产生其实也是一种对事件的务实态度:每一件事情都有失败的可能——即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不是保持不败,而是能够从失败中走出来,面对以及战胜自己的阴影。
其次,罗马对于战败敌方的统治策略,不同于全面同化,从凯撒时期开始,后续的皇帝(军队的最高统帅)都是采用的在大部分保留其传统后,给予他们融入罗马社会的通道。这一政策具体可表现为战败地的宗教信仰风俗等仍然自由,并赐予战败地首领罗马贵族的家族名(例如凯撒在征服高卢后,就赐予了高卢首领自己的家族名),并且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元老院,从而成为新贵。而战败地通过改变成为罗马的行省,战败地的人民也有融入罗马的社会的通道,通过服兵役或成为教师、医生等而自动获得成为罗马公民的资格、甚至骑士等阶层都是有可能的。这种政策使得罗马在帝国前期得到了异常繁荣的发展,直至卡拉卡拉皇帝废除这一通道为止。
最后,想讲讲凯撒。笔者认为,他是一个集罗马典型性格的浪漫英雄人物。当他带领军队进入罗马时,罗马城内的元老们纷纷以为大难临头,殊不知,凯撒不仅没有造成杀戮,反而宽恕了所有当初反对他的元老们。而这其中就有后面刺杀他的布鲁图斯以及与他作对的西塞罗。凯撒的这种宽容可能包含着政治上的思量,但根据作者的意思,这种宽恕是由凯撒的罗马人性格起主要作用的。这种宽恕不以个人恩怨所困扰,而有一种凯撒作为罗马古老贵族的宽容精神。
二、务实
罗马人的务实,是不亚于宽容的第二大罗马性格。这种务实也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
首先,罗马对于道路的建设,只要不是战乱时期,都是在不断地建造以及维护的。先来讲讲建造,道路的建造,最先满足于罗马军队迅速开往引起战争的地方。而且,对于道路的建造标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非常惊艳的,包括对于道路平整规划、雨雪天气对道路的影响、除军队外行人行走及休憩的思虑、甚至每隔固定距离设立路标的考虑,等等这些,都在罗马军队高效的建造速度中一一考虑并付诸现实。再来说说维护,罗马人的理念,如无必要,无需新建,仅需维护即可。而哪怕是很古老的设施,也是按照标准仔细执行,所以仍然可以与新近的设施一起为罗马人服务。其实道路只是罗马设施体系中的小小一部分,其余的包括水道、桥梁等等,都体现出罗马人的务实性格。而且,这些都是罗马贵族们基于贵族的义务而捐赠于全体罗马人民的财富。
其次,罗马的宗教信仰,相对于基督、犹太等,也显示出一种务实的感觉。基督的宗教,崇拜于一神,希望获得神的启示以拯救自身,而罗马人的神有许多,而且也可以通过将前任的第一公民神格化而新增。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罗马人向神祈祷,并不是为了向神祈求答案,而是通过此种行为,让神保佑自己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来达成目标,即不求神,反求己。
而在许多方面,罗马人的宽容以及务实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共同影响着罗马人的思想以及行为习惯,故在此不再累述。除了这两点,再来谈谈其他感兴趣的点。
三、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谈谈“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根据作者介绍,在王政及共和时期,元老院议员在元老院会议上的讲话,开头就会提及“S.P.Q.R”,即元老院及罗马公民(Senatus Populus que Romanus),这一称谓,体现出罗马不仅仅重视由贵族出身的元老们,同时也注重人民的舆论。帝政时期的“皇帝”一词,正如上述所提及到的一样,是军队中的最高指挥官。而对于内政而言,人民及元老们给予的称号为“第一公民”。称谓的不同,指明在不同的方面,所能够支配的资源以及所担负的责任是不同的。作为罗马的统治者(据作者阐述),他所应该承担的最主要的责任是罗马的粮食安全以及边境的防卫。一般而言,粮食和军事都是一国重中之重。有统治者承担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优秀的统治者(例:奥古斯都、提比略等)在其他方面都是和元老院打成了微妙的平衡,让元老们不致感觉到政治失去控制的局面。而这也是限制最高统治者权利以及欲望的体现。担负着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而尊重元老院的声音。
自古以来,最高统治者的欲望如何平衡就是一个难题。(虽然在罗马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时期也会失衡,但大部分都是平衡的)罗马的元老院是从王政时期就存在的政治体系。而元老院最开始存在的意义就在于避免罗马成为一个少数人霸权甚而一人独裁的局面。而对于帝国时期,第一公民不可避免地与元老院构建一个略微尴尬的局面。第一公民作为军队的最高司令(即皇帝),对元老院构成了最大威胁,而元老院对于罗马内政外交又有巨大的影响力。构建国内政治上的和平,找寻出一条较为稳定的政治道路或格局,也是罗马在帝国乃至后续军政时期的重大课题。当然,如历史所属,罗马帝国后期的衰落,不免会有这种政治失衡所带来的影响。
当然,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也会有在军事上避免外部敌人的入侵。其中最著名的,我想莫过于早期的三次布匿战争。即所谓的与汉尼拔(迦太基)的战争、共和末期的高卢战役等等。在面对外敌,无论是大西庇阿还是凯撒,都是英勇抗敌的军人,哪怕敌人已经进攻至罗马城下,也毫不妥协的抗战到底。甚至提出讲和仅仅只能在打赢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从以上看来,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存在于对内政治平衡以及对外军事防御的双重意义。这个概念是一个较为复杂以及让人感兴趣的一点。
四、罗马的衰败
这个话题是一个巨大的课题,不是读了这套书就能够清晰地了解的。但是,读书的目的,不就是好奇这种巨大课题的答案吗?所以,让笔者简要地说一下。
首先,罗马帝国衰亡的外部原因是蛮族的不断入侵,造成罗马边境上的不安宁,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幕布降落。这个原因的描述应该在许多其他讲述罗马史的书中都会有。而笔者感兴趣的是,因这种现状,罗马的皇帝戴克里先将罗马的统治由一帝转变为四帝,分别镇守罗马边境的四个方向。而这一转变给罗马政治带来的转变也是深重的。罗马帝国的前期,罗马皇帝将各个军团派往处于边境的行省进行防御,如若出现危机,由负责区域的将军们进行抵御和求援,皇帝关心的是边境防御线的构造是否完备(例如哈德良皇帝亲自到达边境,整理和调整防线构造等)以及调派其他军队进行支援。而到了军政时期,皇帝的更多义务成了往返各不同的防线亲自进行抵御外敌的工作。这一变化,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所说的罗马军团本身的变化,军队由之前的纪律严明,崇尚荣耀变为了需要侵犯自己的同胞才能存活的人,而这群人本身是对于罗马边境的威胁。另一方面是否是没有了优秀的将领能够向下震慑住军队,向上很好的执行皇帝的命令,以使皇帝不用疲于奔命于边境的战争。综上所述,军政时期的罗马,由于外族入侵的压力,罗马长期保持的军团传统不能为继,军中无优秀的中间阶层,导致罗马军团的战斗力减弱,使得皇帝的执政中心转向了边境,变成了较为职业的军事皇帝。而这种转变,也为罗马国内的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基于上述的转变,皇帝一分为四,带来的结果是边境城市开始了迅速的发展,而原来处于首都地位的罗马反而很少有皇帝坐镇,而元老院还在罗马。这就带来了一种第一公民与元老院之间的地理上的隔离,而这种地理上的隔离一旦持续,也就会带来一种政治上的疏远。而这在书中也有描述,军政的后期,元老院的权威已大不如前,掌握军事力量的皇帝则进一步掌控了权利。政治上的平衡由此打破,个人或少数人的独裁也是影响着罗马帝国的命运的一大因素。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些原因,当然会有所遗漏和偏颇,大家可以指正。
综而述之,盐野七生写的这部《罗马人的故事》,以一种故事的形式描述了罗马人的事迹,让笔者感受到了罗马人的宽容、务实以及其他鲜明的性格。也许可以从这些当中,学习点东西,而这也是笔者认为,读历史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