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基于现实事件,我写了一篇针砭时事的文章——《慈善》,因为这种文不可能被推广及被更多人看到,所以写完之后也就放在了那里。没想到,几天后收到了好几条简信,内容如下:

短短一天的时间,我就在她文章里看到了这篇近五千字的文章——《残疾》,真是惊艳到我了。
因为无法被推,我的文章只写了两千字,连三千都没到,其中多口语化叙述,没有任何艺术加工和场景修饰,对于人物也没有深入挖掘刻画,看完她的作品,让我羞愧不已。
我扪心自问,这篇文章我为什么没有写好?因为我的心态被功利化了,对于不会被推的文章,便不再注重它的质量,敷衍了事。
文学是为了赚钱吗?我早就对这个概念有深入的认识,杜甫的诗文并没给他带来丝毫利益,但他甘于贫困,不断提升自己作品的技巧性和内涵深度,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力最深远的人物之一,为文学世界点亮了天空。
我佩服他,却没有以他为榜样,被我曾批判过的资产规则所影响,对于自己产出的不被推文章,没有进行挖掘和修缮,就像自己的儿女,能赚钱的,我就另眼相看,不能赚钱的,我就置之不理,这真是让我羞愧至极。
特此检讨:今天开始,我将重视每一篇文章的质量,旨在发挥文学的真正功用,不管推荐与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