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经济形势很不好,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缩招。
而且从薪资上来看,大有“同一岗位普遍降薪”的情况。
比如去年一个岗位需要6000元的薪水,今年可能只需要4500,就可以请到一位相同职位的应聘者。
这就是当下的经济情况。
因此,有一种看似魔幻但确实存在的情况出现了:就是工作者可能在公司职级上晋升了一个台阶,但工资并没有涨。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你升职后的岗位今年能拿到的薪水,和你没晋升之前领的薪水是一样的,甚至更少。
于是,很多工作者表示很迷茫,在这个不确定性激增的时代,到底要做“职级晋升派”,还是“薪水至上派”?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根本的自我认知:你想依赖平台生存,还是依赖自己的能力?
01 平台赋能高薪高职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很火,标题叫:离开平台,你还能是谁?
文章主题讲的是一位前某大厂P7员工离职后找不到工作。
半年之前,他作为一名年薪百万的职场精英,头顶大厂光环。
彼时的他心气十足,觉得自己手握大厂工作经验,一定能在求职场上随意通关。
没想到的是,他在离职之后前后面试了30多家公司,求职标准一步一步降低,还是没有得到心仪的offer。
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他慢慢意识到,职场上根本没有百试百灵的通关“绿卡”。
很多时候,一个人通过时代或行业的机遇得到了超出个人的红利,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自视过高的惯性思维。
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能力,都是自己的本事。
等到时代的变数袭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来自外界的赋能,才是自己能在职场如此风光的主要原因。
雷军有句很出名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句话不是为了嘲笑别人的平庸,而是为了强调“势比人大”,时代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一个人顺势而为的时候,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顺风。
这个社会上从来不缺乏很勤奋很努力的人,但是在成功的道路上,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像当今的汽车市场,新能源异军突起。
在这样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代,你再去花十倍百倍的力气造出了一台非常完美的油车,但可能消费者已经不太需要了,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个人的奋斗过程中,时常抬起头来看看这个世界,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02 降薪,是暂时的赋能缩水
如果我们从本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会发现,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发展,公司的组织架构基本上都是不变的。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几十年前提到的管理概念,如今还能让现代企业受用。
所以,不管多少“黑天鹅”袭来,我们只要思考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就能知道个人该如何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
虽然现在公司普遍降薪,但降薪的背后,是公司业务的缩减,现金流的紧张,这些都是为了让一家公司更好地生存下去。
而一个人在公司的职位以及这个职位发挥出的作用,始终都是一样的。
虽然现在能拿到的钱变少了,但是当时代的大环境导致了大批企业都是如此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通过跳槽来实现薪资的增长变得并不现实。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继续在现在的岗位上锤炼自己的能力,等到外界经济环境回暖的时候,我们个人能得到的报酬也会随之增加。
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在面临降薪之后破罐子破摔,觉得这个岗位对不起自己的付出。
这就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表现了,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做,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
在突变的时代,熬过去,并且保持成长,才是正确的选择。
03 唯一能依赖的,是自己的能力
近几年,知识付费领域飞速发展。
很多职场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局限,开始积极通过阅读与上课来提升自己。
根据2021年职场人阅读报告显示:超七成职场人士为职业发展而开始读书。
并且大数据揭露了一项数据:2021年职场人士平均阅读量为19.54本(包括纸质书+电子书),超过去年的18.75本。
在众多的书籍领域中,文化,金融经济,商业管理和人文社科类书籍最受职场人的青睐。
这足够说明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拥有了自我精进的意识,想通过增强自身的学识,来应对时代的不确定性。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绝对正确的路。
要知道,如果有一种存在能够超越薪水,超越职位,那么它一定是个体的“能力”,是一个人积累的“势能”。
比如作家周岭,在他写作的四年内,写出了《认知觉醒》,《认知驱动》这样的好作品。
这些书籍就是他用文字能力积累出来的势能。
这两本耐人寻味的书籍不仅为他带去了版税收入,还为他带来了不可评估的影响力。
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最终方向,都应该是去打造自己的“势能”。
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出发,去不断低成本试错,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之路。
这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共勉。
END
-----------------------------
宫号:职场芝士侠
人生只有一次,
共寻“外在扎实财富”和“内心绝对自由”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第一时间收到每篇惊喜文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