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外出开会,遇到了好久不见的小韩,以前曾经在球球上聊过几次,这次见到她,带着一副黑眼镜,体型微胖。我坐在了一个靠边的位置,中间休息的时候,她在我旁边走过,注意到了他,我走过去,和他攀谈了起来。
我们聊了很多,回忆起最初工作的时候,小韩说的一些话,触动了我的内心。
那个时候,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在有其它选择的前提下,毅然选择了黄河,当时的会场很安静,我听到了其他人的窃窃私语“他竟然选择了黄河,脑子有毛病吧”。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是最偏远,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去那里工作,我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它。
我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人,但绝对对教育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特别是乡村教育。刚工作的时候,在宿舍住,条件比较艰苦。冬天特别冷,虽然有个小太阳,不是很管用,常常感冒发烧,有一次去卫生室输液,一个学生冲着我跑过来,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对我笑了笑,把两块糖塞到我手里,转身就跑了。当时,一股暖流在我的心间流过,带走了冬天的寒冷,也带来了丝丝地感动,感受到了这里人的纯朴,善良。
宿舍条件不好,是平房,晚上常有老鼠出没,嘎吱嘎吱的声音,让我很厌倦。于是就投老鼠夹子。学校附近没有可口的饭菜,自己买了个电锅,在宿舍煮方便面吃。长期这样的生活,让我有些营养不良。
真是不当老师,体会不到当老师的艰辛,特别是乡村教师,也难怪每年乡村会流失大量的年轻教师,只剩下一些年龄偏大的同志。流失的教师很多去了城市,也有的老师干了别的。
后来,有个班主任家里有事,领导就找我谈话,“韩路,现在缺人手,你先顶上”我很自然地答应了。了解学生情况,家访,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繁重的工作很快又一次累到了,事非经过不知易。很多人体会不到班主任的辛苦。
听完了小韩的故事,为她的精神而感动,为她的情怀而肃敬,累,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为乡村教育而奉献也是一种幸福。
在谈及以后的发展时,韩路略微顿了顿,说“以后,我可能离不开黄河了,这里的人纯真,善良,在这个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我愿意选择当下的生活。”
说实话,有多少年轻人甘于乡村,有多少年轻人甘于奉献,甘于平凡。在大量的年轻教师逃离乡镇的环境下,为她的精神所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