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我刚看完许嵩的随笔《8月9日》,分享评论后,继续码着字。
过了一会儿,我妈过来了,看到我正抱着笔记本敲键盘,说:“你又在写东西?”
“嗯。”
“这篇能赚多少稿费?”
“这是我自己的小说,没有钱。”
“没有钱你写什么?”
平时我经常怼她,但我此刻在思考剧情,便没多说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而家长只不过放大了这一层面,这件事就是以金钱为导向的缩影。
试问,没有这些不赚钱的文字,如何能积累经验,修炼成一个可以写出赚钱文字的人呢?
金钱导向的逻辑经不起推敲,因为它是空中楼阁,随时倾塌。
我是周围同学里唯一一个笔耕不缀的,我接过有偿稿子,以前也兼职过动画片编剧。但时间洪流中的大多数文学内容,都是自我意愿驱动下的无偿创作。
孤独且快乐。
至于当年那个儿童向的动画片,后来整个项目被砍了,也是因为在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里,投资方觉得回报太慢。而同期的《果宝特攻队》一炮而红。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耐不住寂寞,便看不到曙光。
回到写作,其实比起锻炼,这更是一种情怀,情怀是可以不被金钱所影响的。那么很多人就更无法明白了:这件事你投入了大量时间,那么久了它还没回报,投入产出比为零。你还做着干嘛呢?是在浪费生命吗?
于是这个社会就变成了,即刻得到收益才是照亮生命的正途,而沉默的过程成了浪费生命的歧路。
往大了看,写作只是歧路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唱歌、汉服、画画、手工、摄影等等,都很容易被贴上这个标签。
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最终,你一开店就得盈利才正常,一面试就得入职才正常,一毕业就得恋爱才正常,一恋爱就得结婚才正常,一结婚就得生孩子才正常。
“收益”不仅仅是指金钱,它贯穿了人生的每一个节点。
人生若只追求快速取得结果,贬低了脚踏实地的过程,这是很可怕的。
这些价值观、人生观都是怎么出来的?
信奉的人多了就是对的吗?
非也。
然后再把粗暴的观念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双重错误,是拿着道德的绳索绑架你,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随地大小便。
希望每个人都能延迟满足,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