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国家自古就十分推崇读书,尊敬知识分子,古代有一个地位很高的阶层叫“士”,“士”就是现代所谓的知识分子,诗书传家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南怀瑾先生曾说:“即使一个安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上解决问题要靠思想的纯正。”社会的安定和谐,民族的绵延传承,国家的富强繁荣,都要靠人民的思想素质的增强,要提高思想素质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先要“致知”,“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而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就是读书。孔子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好好学习,俸禄就会到手。宋真宗更是亲写《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劝人要好好读书,书要读好则功名富贵家庭都会圆满。南北朝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夫明‘六经’之首,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劝诫后世子孙要好好读书,即使不能增广自己的德行,改变社会风气,但总算掌握了一门技艺,可以用来自谋生路。
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读书的益处言之不尽,试归纳如下:一是消磨时光,不为无聊之事,何以渡此有涯之生。二是读书本身就是很好的休息,忙碌过后,泡一杯茶,倚窗看书一册,远比其他休闲娱乐舒服的多。三是增长见识认识世界,从书中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四是书能去俗,人有百病,唯庸俗之病难医,读书多,则能积理富,眼界亮,胸襟广,气质换,俗病可除也。五是修身养性,读书能修复和完善我们的灵魂,绝物欲,弃浮华,使内心宁静,静极则生阳,阳复则精至,精至则气足,气足则神旺,对我们的身体及疾病的治疗大有裨益。
有人说,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身体不行了。其实人的心力耳目是用进废退,越用越灵活,不用才退化。曾国藩说:“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偶拂而摧沮。”又说:“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人的精神智慧不是靠保养留存才能充沛灵活,越是勤奋的人,精神状态越好。曾参70岁才开始读书,后来名闻天下;荀卿50岁才开始外出游学,终成为儒学大师;公孙弘40多岁才读《春秋》,最后做上了丞相。活到老学到老,正是我们民族勤奋刻苦品质的体现。
有的人说,天生脑子笨,记性不好,看过记不住。的确,我们没有大师们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本领和天才,就是在凡俗的庸常之辈中,也不得不甘居末流,然而,万不可因为没有一目十行的天成之才就放弃读书求道。须知,天马有天马的潇洒,蜗牛有蜗牛的乐趣,佛经有言:“人之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有泉水。”庸常之辈只要每天坚持稍有进步,亦不难感到充实和满足,其欣然之情,何逊于一目十行。
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