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这个暑假从上周二7.16到昨天共六天的晋中研学结束了。这次到山西,我们去了太原、吕梁、平遥三个城市,研学行程里包括北齐壁画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晋祠、窦大夫祠、太符观、平遥古城、镇国寺、双林寺。孩子们每天的行程都比较满,加上这几天天气炎热,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对孩子们体力和心性的挑战是比较大的,但是她们没有觉得辛苦,反而是觉得世界很美好,玩得很开心,收获也很大。
此次研学的主讲梅老师是清华美院本科、建筑学院硕士,是古建&绘画难得的专家型老师,研学行程的每一站都是她精心选择,研学的课程也是用心准备,所以每一站的文化深度和知识密度都很大。孩子们的收获很多,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专注力,锻炼认真观察与绘画表达,锤炼心性
炎炎夏日,除前两天在室内博物馆外,其余几天都是户外研学,每天跟随老师节奏认真听,用心看之外,孩子们每天至少完成两幅写生或者设计作品,每幅作品基本都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难度大的作品可能需要两个多小时。她们在写生的时间内保持高度专注,仔细用心观察进行写生创作,或者结合观察进行即时设计,完成一件完整度相对较高的绘画作品。
在写生创作过程中,她们凝视一件件从数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穿越而来的文物,她们也是在跟历史对话,跟文物背后的人沟通,她们一定会尝试理解文物背后的情绪或者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带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这个过程中,专注力、观察力、绘画表达能力与心性无疑是都得到了锻炼与加强。
2.走到历史的面前感受数百年乃至千年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梅老师的研学,古建和美术是主线,但是这条主线跟历史和文学是分不开的。研学途中孩子们学习赏析古建、文物、塑像,了解这些宝贝所处的历史背景,认识它们背后的人(们),尝试理解TA们的思想、宗教信仰。说实话,孩子们并不能吸收全部的内容,但是在一次次的凝视与绘画表达中,老祖宗留下了的这些优秀的、美的东西一定会构成孩子们生命底色,相信在若干年后,在未来的某个瞬间孩子们一定能感受到今日研学带给她们的生命滋养。
3.阅古思今,孩子们学会思考和认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此次研学,孩子们通过窦大夫了解儒家先贤士大夫的思想,通过佛造像再次认识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的传播,以及佛教对中国人的影响,通过太符观了解道教的仙人体系和理念。儒释道的宗教信仰自古就影响着数百年的中国人,为什么中国的古人会有这些信仰?通过讨论生死,讨论为什么会有佛、神等问题,孩子们会主动思考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自己人生的认识,会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三观。
以上是此次研学过程中的宝贵收获,除此之外,孩子们在研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与我的互动,让我感受到姐妹俩长大了,我可能需要改变与她们的沟通方式。下一篇尝试写一下。
#365写作挑战Day8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