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九点,三妹来电话,问:“在干嘛?”“无事。”“溜一圈,来个说走就走的旅游?”“哪里?”“在家等着即可,天机不可泄露。”我笑笑应允。
十五分钟后,三妹说车子到了,下楼上车,三妹说:“网红打卡点,石灰窑村走一遭。”问哪里,答导航知道,且走且看。
车子向南行驶,路边玉米已经有成熟迹象,亦有成片的向日葵,一张张金灿灿的笑脸,看起来颇为壮观。很亮丽的风景线。
忽然看路旁一片山枣,已经红彤彤一片,忙叫海东停车,三妹说要去采摘。下车到枣树跟前,摘一个,咬一口竟然是虫子包,忽然想起路旁熟透的李子无人采摘的故事,我们还是不够聪明,被红彤彤表相迷惑了。
车子方向是阎王鼻子水库,路越来越窄了,仅一车同行宽一点,两车对开就要小心剐蹭了。
前行,赫然看到石灰窑村的牌子了,又行百十米左右,有小河流水“哗啦啦”响,小河的右边开始出现高大的杨树,越往里走,越看到原始的景象,河床被前段时间的大雨冲刷得深浅不一,有的杨树就横卧在河床上,车子继续前行,看小河对岸的树林中,时不时飘着宣传语,比如“做个闲人”,比如“你若天长,我便递酒”,比如“你的特爱,我的快乐”,隔个十米八米,便有一个木台,或者一个凉棚,我们的车沿着小路,一直上行,心中便有下车步行的冲动。
车子继续前行,前方出现了村落,看路旁指示牌,石灰窑村到了,海东开足马力上坡,是一个空旷的地方,熄火停车。下车看,靠路的地方是一个凉棚,桌椅板凳齐备,南边是灶房,原来是个饭店,小黑板上特色菜石磨豆腐,才发现西边有一小门,写着“生产队豆腐坊”,哈哈,中午就来这里,吃一回地道的生产队豆腐,外加饸饹条,玉米面大饼子,再回我的生产队走一回,想想都美。
三人沿着小路,向村子深处走去,这个村子就是山沟沟里的一个小村,小村的好处是房子坐落在山坡,穿村而过的是一条小河,不知道小河的水由何而起,那么清澈见底,那么“叮叮咚咚”欢唱,小河边的大杨树,那么高大,粗壮,树上叶子“哗啦啦”,底下小河“叮叮咚”,树上鸟儿“啾啾啾”,清风徐徐,自有说不出的舒爽惬意。
沿着石板路上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想说这个小村真是贴切,在小村自在逍遥行,忽然看见石头墙上夹的竹帐子,竹帐子排列得整整齐齐,东边倾斜一排,西边倾斜一排,于是就成了众多菱形图案。看起来像一排整齐的士兵。想起小时候,每到春天,母亲的小园播种完毕,为了防止鸡鸭啄食,就在墙上整整齐齐地夹上帐子,小院里立即就有了一种朦胧美感。
今天我看到墙上的竹帐子,一下子梦回童年,亲切与熟悉感涌上心头,心如种上了活水,鲜活起来。
上到小坡,来到一个平台,这是一个农户家,门前坐着两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夫妻,老夫妻前面的石头台上,放着几个倭瓜,几个土豆,一筐韭菜,还有一把择好的韭菜,我问老人“那择好的韭菜怎么卖?”
“四元。”老人答。
我说:“不得了啊,您卖的是金韭菜吗,这么贵。”
谁知道老人振振有词“我们这山好水好,吃了我的韭菜长命百岁。”
真是把我逗笑了,难不成吃了这神仙韭菜,再不吃饭了不成。
看来这偏远的地方,也染上了商业气息,哪里还有净土呢?
老人说他们的自然村还有十一户土著居民,而且居民都是六旬以上的老人,“年轻人都去城里了。”老人说。
看着老人的土房,我说进你家院子看看可以吗?老人说院子里的狗让就行啊,我只好作罢。
告别老人的房子,向对面山坡的小房走去,山坡上种着白菜,豆角,茄子,花生类农作物,满满的农村气息。
忽然,小路上的两个南瓜引起我的注意,小路两边是树,树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两个大南瓜就在树上探出身子,俏皮地在小路上荡悠悠,高高吊起的绿皮南瓜,让路人忍不住想笑想抚摸。
沿石子路上行,见一佝偻腰的老人,老人皮肤黑褐,头发还是黑的,眼睛亮亮的,他说他已经88岁了,一个人住在山坡上的小土屋里,老人走的小路两旁种满了紫苏,风一吹,紫苏独有的香气扑鼻,老人说,他种紫苏一不为紫苏叶,二不为紫苏籽,他只是愿意闻那紫苏香,看着不起眼的老人,原来也是有一颗有趣的灵魂的!
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高骈的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和这老人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从老人家小径离开,在这古村里随便徜徉,看金黄的南瓜满地,看西红柿挂在小秧上,三妹不知道从谁家摘了一根黄瓜,边走边吃。听雄鸡一唱,听小狗汪汪,自有一番返璞归真的情趣。
因为市政府要打造旅游景点,时不时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感觉有点土不土洋不洋的尴尬了,比如走进一个挺现代化的院子,院子里有篮球场,有体育运动器材,有秋千,有儿童乐园,水泥地面。门口有停车场,有车,这个古朴的村落插一曲,看着就不那么和谐了。
待到中午,又踱步到那家生产队豆腐坊,吃了地道的石磨豆腐,吃了他家的大酱炒土鸡蛋,饸饹条,大饼子,然后打道回府。
回程的路上,三步一楼五步一阁的林间木头台子上,都是休闲的人,有的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有的自带炉灶在做铁锅炖大鹅,有的操着家伙什在烧烤,有的就从家带了餐食,三五围坐,喝着酒,品着茶,享林间清风,听小河欢唱,更有孩子穿着水裤,在河里摸鱼虾,还有一个哥们,独自躺在一根木头上,酣然大睡。
车子缓慢行驶,时不时三妹要下去看景拍照,这个古朴的石灰窑古村,虽然有了很多人工雕琢痕迹,但是也不失为休闲游乐的好地方。
此行不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