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中东地区率先摆脱了采集生活,那么,他们是如何从一种采集狩猎的补充、业余活动变为一种主要以刀耕火种式农业为主的新型时代呢?
第一:其实早在干预种植小麦等之前,某些地方的人们可能已经有了储存小麦等粮食的意识,但是由于产量等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行,要知道,即使是松鼠那种相比人类而言弱智的动物都懂得未雨绸缪。而在“业余活动”中,人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去储存一定的小麦。而储存的多余的小麦可能”养活了一些“该死”的人们。什么叫“该死”呢?
在一定的区域内,采集狩猎方式所能够养活的人口是一定的,假如在资源充足之时尤其在夏天时一片土地能够300个人生存,而一旦到了冬天食物匮乏却只能允许200个人生存, 那么这一片土地常年能够生存的人是200个人,而不可能是300个人,在人类长期的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人们懂得通过一系列的手段(避孕、杀小孩、杀老人等)控制部落内人口数量的稳定。
而如果此时的人们不加以节制的话,用储存的多余的小麦养活了这些在采集狩猎时代不可能存在的多余人口,而这些多余的人口是不能依靠采集狩猎而生活的,那么即使多付出一些劳动,即使降低生活的品味,他们也一定得借助小麦而继续生存。所以这促使人们开始更大规模的种植小麦。
这是一种死循环。
第二:随着“死循环”的加剧以及刀耕火种隔三差五年就需要更换土地的缺点,在一片相对比较固定的区域内,为了大规模的种植小麦,人们几乎把可采集的大部分植物都给火烧了,渐渐的,人们已经越来越难采集到什么野生的植物了,当少数几个部落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们还可以向周围扩散继续刀耕火种,可一旦周围的土地都被消耗殆尽,他们就不得不渐渐退出了采集生活。
第三:种植小麦应该是以部落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而随着时间的推进,随着最最最早进入刀耕火种式农业时代的部落人口越来越多,他们需要的土地也越来越大,而刀耕火种需要比之前更大的土地,所以在地理上接近的部落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如果一个弱势的部落消亡,那么他们的土地就被别的部落用来从事小麦的种植;而如果它没有灭亡,也绝对不能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去限制部落内的人口数量,他们必须加快农业生产,增加人口以提高自己的实力。那时,在武器技术没有巨大悬殊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对于战争的胜负几乎起着绝对的作用。无论哪种方式,农业都会越来越膨胀。
第四:除了以上三种被动情况之外,他们也有一定的可能性是主动迈入新型时代的。
当最最最早的那一批人在尝到种植小麦的甜头之后,他们便在脑中勾勒出一副宏伟的想象,认为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就可能单凭小麦就足够养活整个部落,于是,他们不再把种植小麦当成一种业余的活动,并几乎开始以全体之力参与种植行为,他们逐渐扩大生产范围,加大劳动力度,最终他们储存了越来越多的晒干的小麦,他们或许需要时常捕猎,进食一些肉食类的、有营养的食物,但他们对于采集却越来越不感兴趣了,用不了几代人,他们的后代已经不知道自然界的哪些植物是可以为人类食用的,而哪些又是有毒的,他们只知道关于种植小麦的一些“农业知识”。
……
当然,一些部落虽然可能已经进入了以刀耕火种为主的新型时代,但是他们仍然需要采集一些其它种类的植物来平衡自己的饮食需求,而且他们也懂得采集一些草药去治愈某些疾病……而且当然,他们仍然需要狩猎来补充身体必需的蛋白质,只不过僧多肉少,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