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过:一个家庭要想往上走,最大的阻碍不是贫穷,而是家庭中的内耗。家里有什么样的氛围,就会有什么样的气运。整日为琐事争执折腾,鸡犬不宁,家早晚会衰败。
相反一家人事事体谅,处处包容,自然和顺美满。戒掉以下5种内耗,就是一个家庭走上坡路的开始。
戒掉垃圾情绪,知乎上有人问:家人的哪些行为最令你讨厌?一个高赞回答是:把家当成情绪的垃圾场,对外恭恭敬敬,对内凶神恶煞。
画家毕加索便是如此。他对外人真诚而友好,从社会名流到普通市民,他都能谈笑风生。熟识的修理工来家里干活时,他也热情地上前迎接,大方地送给对方不少画作。
可关上家门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喜怒无常的“暴君”。爱人对他百依百顺,他却总是贬低、羞辱对方,发怒时还会对爱人拳打脚踢。
儿女对他敬重有加,他却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烦躁时还会粗暴地将他们赶出家门。他的暴躁与冷漠,给亲人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儿子成年后靠酗酒缓解压力,女儿则患上心理疾病,接受了长达14年的治疗。到了晚年,他被岁月洗去戾气,开始贪恋家庭的温暖。但亲人们都不愿意靠近他,他只能在寂寞中走完余生。
亦舒说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仗着斩不断的血缘,我们总是举起情绪的垃圾,无所顾忌地砸向家人。
也许家人不会怪罪你,但不代表他们不会受伤。那些留在心里的伤口,无法被轻易治愈;那些随意消耗的感情,也根本弥补不回来。
家是讲爱的地方,别再把最糟糕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扔掉一身坏脾气,方能换来好福气。
戒掉批评指责,畅销书《热锅上的家庭》中,主人公卡罗琳总为一些小事,对家人大吼大叫。女儿弄乱了房间、儿子将课本忘在学校、丈夫回家太晚,都会被她劈头盖脸地痛骂一顿。
有一次,她在家准备晚餐时,大声招呼家人过来帮忙。丈夫和儿子忙着玩游戏,只有女儿过来摆好了一家人的餐具。
可她不但不夸女儿,反而生气地嚷道:“你就做这么点儿小事?”女儿觉得委屈,跟她顶了几句嘴,她便不依不饶地责骂女儿不尊重自己。
丈夫听不下去,帮女儿辩解,她又将矛头转向丈夫:“都怪你太惯着她!”不过是一件琐事,他们却大动干戈,争执不休,用恶毒的言语相互辱骂。
最后女儿愤怒地选择了离家出走,丈夫和儿子也不愿再搭理她。都说家是承载温暖的安乐窝,可一旦充斥着冷言恶语,它就成了制造伤痛的炼狱。
就像作家德赛莱所说:容忍和体贴,没有这两件东西,家庭还成什么家庭呢?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勺子总有碰到锅沿的时候。
如果总是锱铢必较、针锋相对,只会让亲情产生裂缝,将彼此越推越远。亲人不是对手,无须一争高下;家也不是战场,不必论谁胜败。
小事不计较,大事不责难,在纷争中各退一步,家庭才能真正成为遮风挡雨的港湾。
戒掉相互拆台,俗话说: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长久而稳固的关系,往往离不开彼此之间的帮衬和支持。
如果一家人心不齐,窝里斗,那就离分崩离析不远了。有句话说:家庭这辆马车,需要全家人规划好方向,朝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跑得快又稳。
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庭里的成员应当统一目标,各司其职。做决策前有商有量,出现分歧及时沟通。彼此相互扶持,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戒掉掌控欲,每次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总会被其中的深沉父爱所打动。但实际上,他的父亲强势又专制,父子俩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小时候,他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去哪里玩儿,父亲都要一一过问。结婚后,他的小家也摆脱不了父亲的阴影,大事小事都要由父亲做主。
真正的爱是尊重,不是控制,亲缘关系中永远没有上下级之分。不管是父母、伴侣还是孩子,都是与你并肩的伙伴,不是任你摆布的提线木偶。彼此理解,平等沟通,卸下套住家人的枷锁,才会有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戒掉高期待,美国咨询师罗兰·弥勒常被问道:为什么越是在乎一段关系,就越容易失望?
他的回答是:因为你总希望对方按你的想法做事,或者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家庭中的争执,也大多由此而起。期待越高,落差就越大,失望和怨怼便随之而来。
但平凡才是大多数人的归宿,没有备受瞩目的光环,只有柴米油盐的日常。演讲家克里斯多福·孟说: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因为期望会把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
完美无瑕是奢望,生而普通才是常态,我们终究要接纳平凡,与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解。对家人少苛求,多鼓励,懂得知足,方能守住幸福。
英国法学家科克说:每个人的家都是他自己的城堡和要塞。家是抵御万箭的盾牌,亦是滋养生命的源泉。
在这个充满爱、欢笑与温暖的殿堂中,需要相互尊重、关照、担待和理解。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家庭自会兴旺发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41139/735c16c977b0d9d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