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诠卷上

作者: 日月藏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6-09 20:30 被阅读0次

司马子微《坐忘论》:

第一断缘简事。断缘者,断世事之攀缘也。奉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

第二治心。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所以学道之初须要安坐,收心离境,心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第三真观。夫真观者,智士之先觉,能人之善察也。一餐一寐,俱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祸福之本。虽则巧持其末,不如拙守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兢之情,是故息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

第四泰定。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名曰泰定。

第五发慧。庄云:“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心为道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是今有,但以贪爱浊乱,遂至昏迷,澡雪柔埏,复归纯静,本真神识,稍稍自明,非谓今时别生他慧。

第六得道。山有玉,草木以之不凋;人怀道,形体以之永固。资熏日久,变质同神,炼神入微,与道冥一,智照无过,形超靡极。总色空而为用,含造化以成功,真应无方,心惟道德。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与道同,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疾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不惧,视名利如过隙,知生死如溃痈,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身为滓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生神经》云:“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西升经》云:“身神合同,故能长久。”

得道之人身,心有五时七候。

心有五时者:

一、动多静少。二、动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事触还动。

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心、至此地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

身有七候者:

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宿疾并消,身心轻爽。三。填补夭伤,还元复命。

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形,名曰神人。

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虽久学定心,身无五时七候者,促龄秽质,色谢归空,自云慧觉,复称成道,实所未然,可谓谬矣。

感悟:

卷一讲了修道的六个过程:第一断缘简事,也就是绝外缘,断外务也。大道至简,修道第一要务就是凡事行简,断绝外缘。然后开始治心。从静坐入手,虚心守静。再到第三步真观,也就是内观。第四第五的泰定发慧,都是从静中生出功夫。也是后来人讲的静生定,定生慧。而做到后来的五时七候,就是得道的表现。可以身神合一。

但我看前几个步骤都是入门需行收心,静心,内观。但他最后从泰定发慧下一步就是得道,总觉得中间少了很多修炼。因为修道并非静心生慧了就是得道。这里的得道,应只是明心见性的地步,入门而已。

相关文章

  • 真诠卷上

    司马子微《坐忘论》: 第一断缘简事。断缘者,断世事之攀缘也。奉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

  • 真诠卷中

    丹原-丹基-丹材-丹枢-丹用 阐述了炼丹:丹来源于太极阴阳的原理,以身心为鼎炉,用元气烹炼精魄二物。又阐述了精气神...

  • 真诠卷下

    安炉立鼎 九真玉书纯阳子曰:“修炼丹者先正其炉,炉者鼎之外匝其身是也。炉分八门者,耳、目、口、鼻、形色、滋味是也。...

  • 【真元古卷】

    真经无字出天然, 元初灵音注大千。 古图妙手圈造化, 卷论九九演真诠。

  • 仙学真诠

    仙学真诠 邗上元同子 《仙学真诠》小引 先君早岁,得《真诠》一书,奉为养生正宗,精神渐旺。定当总丱,即蒙指示。洎先...

  • 真诠序

    修炼之学,其道有二,文始经曰: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忘精神者,虚极静至,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

  • 真诠(一)

    葆真子曰:“皆人也,皆冠、皆履、皆行、皆止、皆默、皆语、皆生、皆死、而独曰仙,是有以异乎人也。皆仙也,而独曰天仙,...

  • 西游诠真

    一体难修真寂灭二心扰乱大乾坤三五之道攒中土四禅八定内照空 关注大衍文化

  • 地支对天干而言是境地,是过程,不是生克关系。天干对天干可以是生克

    从《子平真诠》看干支作用规则 (2017-02-04 21:26:19) 转载▼ 分类:理论研究 ——子平真诠 1...

  • 《勿药元诠》注解——总论

    《勿药元诠》清代初期,汪昂所著,共一卷,载与《医方集解》卷23,为养生学著作。 《勿药元诠》标题大意为:不吃药不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诠卷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lx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