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道殊途同归,大道至简。”

“大道殊途同归,大道至简。”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3-11-24 23:04 被阅读0次

    原来在很多人眼中,事情只有两个结果,很难说对方是“结果论”的人,同样很难说这是否才更加智慧,所可以肯定的是,它简单。

    我的个性签名里始终保留着那句话:“你必须懂很多很多,才能简单的生活。”

    大道殊途同归,大道至简。

    我羡慕一切的简单。就像我羡慕平常人,羡慕平凡的生活,羡慕平凡的感情,我更羡慕他们总是能够很快地接受无论哪种结果,很快地将结果分类出来,也很快地明白自己和他人的边界:是什么就是什么,不会有别的什么。

    对于他们来说,不需要懂很多很多就可以简单的生活。

    就像我一直有个习惯,习惯在事后给出反馈,好像只有这样,它才算是真正的完结。这一点在生活中也多处反映。比如我从哪里拿的东西就一定会拿回到原处去;比如我总是随手关门、关灯;还比如我在出门前一定会念叨一句:“钥匙、钱包、手机。”(偶尔加上“身份证”)。

    对我来说,这就是属于我的节奏。同时,它也是我的秩序感。

    而如果我这样去看别人,我就很容易感觉到别扭。因为没有这样习惯的人,往往容易“丢三落四”,又或者老是容易将东西随手放,等需要用的时候就是自己也想不起来了。

    不过,仔细说来,当年的我其实也是这样。

    原本我就对于什么东西都不大重视和在乎,我原来就这样,包括现在也依旧如此。只是,现在我的不在乎,它变得更加的“谨慎”和“主动”了。换句话说,如果是以前的不在乎,那也是因为找不到了,不知道在哪儿,不想找了,被动的,迫于无奈的,继而摆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实际上还是有点在乎。现在的不在乎则不同,那是经过我筛选过后,仔细审视,一再确定,发现不用在乎。“不用”就是可以不,就是不需要,就是不必。其中差别就在于:现在是主动的结果,是心甘情愿,是再三确定,继而不必勉强,不必假装,也不必再多想。

    诚然,以前可能更“高效”些,想想看,长此以往,都习惯了。于习惯中接受任何事实都是较轻易的、轻松的、简单的。

    只是,就像我说的,还是会有点在乎。也就是这一丝丝的在乎,像是钓钩勾住了鱼嘴,尽管还是能游一段距离,可一旦想再往前,或冲得够快,冲得凶猛,或受伤,或疼痛,或事后很长一段时间依旧隐隐作痛,多少有点“杯弓蛇影”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味。

    就是为了消除这一点“羁绊”、“隔阂”、“影响”,我毅然决然地从生活方式中强行地切换了过来,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不用回头看,我也能够踏实、坦然、安心地往前。

    也就是说,以前的我,其实活得很心虚。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遗忘了些什么,重要的,或不那么重要的,又或当时想来不重要事后想起又重新发现其是重要的。正是那种患得患失养成了优柔寡断的个性,以前,我几乎都被要被它或多或少牵绊着,拉扯着,内耗着,也磨损。

    你如今见到的我,自然也是磨损过后的我。我是说,我终于可以很坦然地接受一切的失去和真正不去在乎。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大概是,在一次次失去和不断安慰,不断催眠自我,不断和解的过程中,我终是免疫了,厌倦了,也腻烦,就好像不再需要这些。

    我是说,突然某一天,我想着说,我想多了解一下自己的思想,在这种状态下的思想,我想看看自己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看的。

    普通人嘛,能看见才更有可能去面对。意思是,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是什么后,反而就不会想着逃避了。我是说,不用在胡思乱想,也不必放大自己的恐惧或故作轻松,大可以等等看,睡醒了再看,甚至还可以完全不去理会。因为你知道,它就只是这样而已。

    诚然,当我这样去做时,最初是慌乱的,毕竟惯性摆在那儿;紧接着,开始感到心虚,由慌乱而越加乱,越加心里没底,各种胡思乱想,各种揣摩猜度;慢慢的,心情平复了,但是迷茫,还是困顿,还是好像依旧没有什么解决方案;也就是这个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惯性又一次企图让我“逃脱”出来,很偷懒地想借助其它事情转移注意力。但我已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自然不会那么轻易就放过“它”,如此,我就停在原地,静静地等待,也就是这个时候,也就是这个过程,我的目光终于再次回归到事实层面,兴许,也可以说是结果层面,仔细地观察,一点一点地深入,细细琢磨、分析,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我是说,并没有那么可怕。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却又未必都知道,很多事儿,都是自己在吓自己。我说的未必都知道是指,很多人在事情正在发生时压根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吓自己,自然就更不会去思考如何让自己不去这么做,以及还可以怎么做。

    我们都太过于惯常将时间想象成一条直线,这是极其危险的。我们将过去和现在串联起来,好像它们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好像中间并没有多余的留白,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又好像本该如此。

    实际上,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以及对待世界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这样去理解时间时,我们就会这样去对待自己,继而这样去看待世界、理解世界。我是说,一旦出现纰漏或错误,接下来,就似乎只有拿自己撒气的份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又或逃避自我,“受害者思维”也紧随其后。

    所以,很多人一生的变化大概是不大的,甚至是几乎没有。所谓变化,当然不是指从好变成更好,从过去比现在更满意,又或从他人那儿获得更好的体验。

    从来,变化都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变化并不能真正带动全体的变化,这属实有些过于理想化。鲜有人能想到这一点。但,还是有很多人想的依旧局部的变化不断扩大直至完成整体的蜕变,属实有些天真了。

    这玩意儿早在《道德经》有言:“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时,同样再犯基本的错误,继而无法从中汲取智慧,更无所改变,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我说过,智慧是符合自己的,对应自己的,自己能用得上的,是有助于自己,且能够给自己带来整体变化和提升的存在,而非只是多一个角度,或多一种“思辨”,又或多一个视角,它不只是想和看,而是作用于存在,作用于自身,作用于与自身相关的方方面面的。

    言外之意是,如果自己都没有自己想要的,如果自己都没有自己的目标,如果自己都不认识自己,那么,就应该学会适可而止。归根到底,从一开始就错了。就像如果目的地,谈方向,谈交通工具,谈距离,谈迷路,这不是舍本逐末吗?我是说,应该多花时间去琢磨时间,去琢磨如何利用好时间去为自己服务,为自己的思想,为自己的理想,为健全的人格,为健康和智慧多备留些时间。

    何以大道殊途同归啊,何以大道至简啊!

    如果本就简单,那就不去复杂化;如果自己复杂,那就去了解复杂,继而化繁为简;如果事情复杂,然后又可以简单,那也不必苛求自己去复杂。

    所谓自主,很大程度上是说,还可以选,是能意识到还可以选,而不是没得选,只能如此或不得不如此。

    就像“唯手熟尔”,就像训练是为自由服务,又像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你就会这样去做,而这样去做就有这样去做的代价,你得清楚这个代价,才更有可能想到更多的可能性,如此,你的人生才拥有更多和更大的可能性。

    时间并不是一条直线,就像人生并非圆满才是人生,更重要的是,我们当下所拥有的条件,认识到这个条件的有限,认识到资源的有限,认识到时间的有限,以及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如此,该如何腾挪,该如何改善,该如何去下功夫和去琢磨,才能真正做到切实可行且有效啊!

    我是说,尽管很多人的思想里,简单就是简单,可简单未必就不复杂。而这一点,是需要修炼的。就像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问题,永远值得我们思考。”我是说,去了解每一次的理所当然,才越加能够清晰感知到自己的“唯一”存在,继而才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倾向。

    认识自己有何用呢?我好像只说了更有助于成为自己,成为理想的自己,然后呢?是啊,如果你对于现在都很满意,或不满意,那么,何不试着去了解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从何而来呢?我是说,为何不敢去超越自己呢?

    就像我知道了更简单的方法,更有效的方式,哦,原来还可以这样,还可以这样去理解,还可以这样去处理,那我为什么不去多想想为什么呢?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从人生的角度而言,背后就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完成了这个阶段才能看到或可能想见下一个阶段,回答了这一点,后面的也会跟着回答一起串联起来,如何打破它们,如何出离出来,如何自主,这是件需要的智慧的事儿。

    就像故事讲的:“说有一行者,问这个得道者,您得道之前是干嘛?他说:劈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您得道以后您干嘛?他说:劈柴、担水、做饭。行者继续问,那您怎么得道的?他说:我得道以前,是劈柴然后我得想着担水,我还要想着做饭;我得道以后,劈柴是劈柴,担水是担水,做饭是做饭。”

    智慧如你,可能你想到的是:“活在当下,无问西东。”

    然而,活在当下是最不必说的。因为这是存在,且始终存在。如果你说,但我不是这么想的啊,我这时间都花在了构想上,是在胡思乱想中度过。我还是不够如一,不够无邪,始终做不到知行合一啊!但是你看啊,如果活在当下是智慧,无问西东就成了“废话”;如果无问西东是活在当下的前提之上,活在当下能不去想吗?那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所以,应该如何去识读呢?是说,如果你不是那样的人,那么你就做不到这些。如果你做得到这些,你就很可能压根不会去想什么启迪、收获、智慧等等。既然如此,智慧从何处体现呢?

    或者说,活在当下又是如何去活呢?无问西东,那么又是怎么个“答”和“问”呢?

    就这个故事,我问朋友,你怎么看?

    她说:得道之前,劈柴担水做饭是为了得道,得道之后,劈柴担水做饭就是结果。

    我说,你这只是在指出你从现象中想见的原因和结果,那么,你的“知道”水分还挺大的。

    我是说,你从中汲取的智慧是什么呢?

    实际上,这背后是对人生的思考。说活在当下的未必就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自然不必强调和不必追求,更不会去思考活在当下还要如何不问西东。这是极大的误区啊!

    我们以为听了,懂了,但却又没有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得以展示和体现它们,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啊!

    我是说,谁不是活在瞬间、细节、具体之中呢?

    也就是说,如果前面是“迷思”是“多任务操作”,后面是心无旁骛,是心甘情愿,是需要。或者说,都是需要,但已然是不同了,对自身对时间对其它都是整体的变化啊!

    虽然,都是简单的,却还可以更简单。思无邪是,真诚是,真实是,如一也是。唯有认识到后者,才算是真的“知道”啊!知即道,只见知却无道,或一知半解,又哪里是什么“知道”呢?

    就像没有自我的智慧,又像只见自我的智慧,独独不见忘我之存在,智慧当如何存在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殊途同归,大道至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nn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