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质量的曲线高告诉我们,人一生的精力的分布特点是:孩童及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但尚不懂人事,处于学习期;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浑身散发着笑傲江湖尽在今朝的气质;老年时期就是逍遥自在,乐享生活了。当然,不同人的不同积累方式,人生辉煌的瞬间并不相同。
那如果把人生的时间轴压缩到一天,又怎么样?从哲学上来说,今天的自己确实就已经不是昨天的自己了,不是吗?比一辈子的历程更好玩的是,一天中属于自己的“青壮年”时期并不相同,完全有可能黑白颠倒。比如,有人黄金时间是在深夜,而我是在早上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3点半。其它时间,人精神比较容易分散,效率也低。除非我要办非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否紧急)需要这个黄金时间才能完成,不然真不舍得轻易占用这两个时间段。
无论奇葩说艾力所主张的时间金币法,还是非常流行的番茄工作时间,用一句话来总结其核心,那就是:全神贯注,但张弛有度。集中一个很短的时间来处理一件事情,稍作放松,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聚焦才能将能量最大化。我以前不是有咬手指的坏习惯嘛,经常看着电脑写汇报资料时,偶尔低头想思考一下,精力就分散了,变成了扣手指扣了半个多小时。而回过神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
要抓时间的黑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靠的是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就放在案头,我随时可以够得着。周一总结上一周工作内容,并写下这周的工作安排,然后每天上班前,选定三项最重要的工作,早上11点左右,下午两三点,下班前,各更新一次工作的进度(每次只需要一两分钟就够了)。基本思想就是PDCA。有新增工作内容,也没有关系。根据这周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这么做,不一定每天都能完成所有既定的任务,但是可以保证,每天都离目标靠近了一点点。
因为有工作日志,就有一定的紧张感,更有满满的成就感,更不舍得将时间用在闲聊和刷手机上了。当然,也十分清楚自己什么时候不在状态上,因为隔几个小时就会刷新一下进度了。长时间没有进展,究竟是工作出了困难还是其它原因,这个太一目了然了。
回头看,我们追求将时间质量最大化,是为了尽快完成那些不得不为之的事情,“偷到”更多享受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光,从而更热爱我们所热爱的事物。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