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3-15】学习逻辑

【2023-03-15】学习逻辑

作者: wc的一些事一些情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17:45 被阅读0次

    23:00

    我希望,大家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弗吉尼亚·伍尔芙

    培训是一件十分累人的事情,但我喜欢培训这件任务。并不是说自己喜欢好为人师, 而是我喜欢分享。我从不把培训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威灌输,而是看成一个跟同事平等交流的机会。其实,分享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手段,能强化自己的知识外,还能得到别人的优化意见和发散性启示。

    累,不是因为培训本身,而是时常需要安排在具体任务中培训,在培训中要同时完成任务。我们没有那么多纯粹的培训时间,只能干中学。但这种情形特别考验人,一边是有限的任务时间限制,一边又是相应的培训耐心需求,这种看似矛盾的“干中学”关系,让我暂时没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会时而对任务的急躁,时而对培训耐性的压抑,这是一种内耗的劳损。

    培训不是一种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平行的双向探讨。我提一个方法,她提一个问题,我要精准回复,还要讨论对方的进一步挑战。没错,培训是一个同步信息和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有争论,有挑战是好事,证明大家都认真对待,还能证明我不是在利用级别的权威给同事强加个人认知。

    在培训前,我必须要做大量的学习、筛选和亲自验证,虽然做不到必然正确,但至少是目前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选择了最适合的方法知识。否则,就是不负责,胡搞瞎搞,最终把团队搞垮。我还要经得住同事的挑战,这一关最为关键。我培训的对象不是初中级别的新人,而是做了十年八年,甚至工作年限比自己还长的同事。这类同事最能挑刺,因为人越“老” 越不愿意改变,越“年长”越不愿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区。但是,好在我们是私营企业,每个员工都有工作机会的压力,想完全趟平还是很难的。趟平就意味着有随时被淘汰的风险,无论是否老员工,也包括我自己。

    我被挑战最多最狠的问题,不是培训技能本身的问题,而是不愿意跳出自己舒适圈想逃避的问题。例如,当他们都好不容易地认可了这套方法知识体系,甚至都挑不出毛病的时候,最后都会蹦出一个问题,而且都是异口同声地反馈:“这方法太理想化了,想做到100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们能说出”理想化“三个字,证明我找对了方法。如果一个方法论给不了我们“理想化”,证明这个方法还是存在明显的漏洞,而且还十分容易识别。如果方法体系给人一种很容易完成的错觉,那就是我选错方向了。想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特别是老同事,人太容易偷懒了,包括我自己。从前没有这套方法指导的时候,大家都很容易浑水摸鱼,但有了这么一套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样思考的通一指导方法以后,做得好不好,一看就知道。如果是明摆着偷懒而又不愿意进取的,我想,他一定会慢慢感受到将来被淘汰的危机。

    当然,方法和规范的建立不是为了监督偷懒员工,而是希望共赢,有能力在艰难的困境下生存下去。所以,我很真心地跟同事说:“理想化不是用来完成的,而是用来指引自己的”。今天做个30分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明天能做个40分,后天做个50分,大后天再做到60分及格,每天都有点进步就好。我们都知道,越往高分走就越困难,做到满分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从来不存在理想化的实现,但我们要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我还很坦白地说, 哪怕我们尽力了,也不能保证我们就能百分百可靠安全。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尽力了,大家就一定会无怨无悔。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充实,伴随着大家一生。

    其次,学习了“理想化”的方法知识后,可以让我们拥有逆向的风险管理思维能力。也就是,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只能做到60分,至少还同时知道了我们大概还有40分左右的风险。当我们知道了差距,就会让自己有一个靠谱的风险预判,以及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大大地降低了各种未知风险在未来带给自己的极大心理波动。说到低,就是让自己做人做事情更明白一点,更能知根知底一些。

    就以我们做项目为例。当我们对某个项目做前期需求可行性评估时,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还只是做到50分的质量预研而已,那就说明我们团队想要做好这个项目至少还有50%以上的未知风险。这就是我们到底该不该承接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不要为了接而接,盲目去接,企业倒得更快。

    另外,如果我们按这个方法,评估出来有60分的预研质量结果,并综合高层的各种战略考虑,最终还是接下来了,我们至少心里十分清楚。这个项目还有至少40分的风险,这对于项目风险管理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说得实在一点,就是自己尽可能地把未来大概率出现的问题,都能提前在自己心里梳理和演绎一遍,不会让团队在未来显得过于被动。无论向上管理还是向下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完全在自己手上。未来的坑和内耗会大大减少。难道,这不是所谓的有效工作方法吗。

    我以前也会有一个理想化的纠结。就是好像我掌握了理想化的知识方法后,我就要理应得到相对应的理想化实现。这个问题纠结了我这个处女座好长一段时间,自我精神内耗了很久,极其痛苦。后来我自己在学习和实践这套“理想化”的方法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对“理想化“与“实现”之间的和解。学习“理想化”知识本身就很不容易,实现“理想化”更是不可能。我们学习“理想化”的科学知识就像追求真理,终究还是让自己活得明白,过得从容主动,过得自在、满足和幸福,这才符合学习的逻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3-15】学习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p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