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驱动》章二:身份 | 2024-01-15

《认知驱动》章二:身份 | 2024-01-15

作者: 瓶子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4-01-14 17:13 被阅读0次

2024年第13篇

身份:一切从新年开始

层次:你在这个世界的哪一层

NLP逻辑层次模型:这个模型把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6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

第一层:环境:处在这一层的是最低层的成长者,他们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原因归咎到外部环境中,凡事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错。这样的人情绪不稳定,往往是十足的抱怨者。

第二层:行为:处于这一层的人能将目光投向内部,从自身寻找问题。他们不会太多抱怨环境,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行为上,比如个人努力程度。往往把努力视为救命稻草。总希望用相对无痛的努力数量取代直面核心困难的思考,在这种状态下,努力反而为他们营造了麻木自己的舒适区。

第三层:能力:处在这一层的人开始动脑琢磨自身的能力了。他们能主动跳出努力这个舒适区,积极寻找方法,因为有了科学正确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沉迷方法论、收集方法论,永远走在寻找最佳方法的路上,最终成了“道理都懂,就是不做”的那伙人。

第四层:信念和价值观:再好的方法也代替不了努力,比方法更重要的其实是选择,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和方法也没用。一定要先搞清楚“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而这些问题的源头就是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花更多时间去主动思考如何优化自己的选择,毕竟选择了错误的人和事,无异于浪费生命。

第五层:自我意识:从自己的身份定位开始思考问题,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在这个视角之下,所有的选择、方法、努力都会主动围绕自我身份的建设而自动转换为合适的状态。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觉醒者了。

第六层:使命:人活着的最高意义就是创造、利他、积极地影响他人。能影响的人越多,意义就越大。追求使命的人不一定都是伟人,也可能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只要我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即可。有了使命追求,我们就能催生出真正的人生目标,就能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一层的人找环境问题,他们是抱怨者,喜欢说:“都是你们的错!”

二层的人找努力问题,他们是行动派,喜欢说:“我还不够努力!”

三层的人找方法问题,他们是战术家,喜欢说:“方法总比问题多!”

四层的人找选择问题,他们是战略家,喜欢问:“什么东西最重要?”

五层的人找身份问题,他们是觉醒者,喜欢问:“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六层的人找意义问题,他们是创造者,喜欢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他!”

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找到人生目标和意义,想清楚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一旦解决,我们自然就知道该怎么选择、找什么方法、如何努力。不用刻意追求,一切水到渠成。

身份: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

身份—过程—结果:比阅读为例:

成阅读习惯的三个层次

要告诉自己,我是个干大事的人。因为如果连你都认为自己注定是平庸之辈,那你的内心很难强大起来。一个干大事的人,是不会与“偷懒”“嫉妒”“贪心”“恐惧”“浮躁”“自卑”为伍的

态度—行为—结果: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则会影响现实结果。我们选择去关注哪些事物、忽略哪些事物,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保持乐观的原因,只有态度和信念改变了,事情才会朝好的方向转变。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境,最终我们都是有选择权的

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坚定信念和降低期待并不矛盾,因为坚定信念就是做最好的准备,而降低期待就是做最坏的打算。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促使自己更好地行动,并最终产生好的结果。

语言: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

把“我做不到”换成“我暂时还做不到”这样的开放性语言,就会暗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让自己暗暗树立实现目标的信心。

提醒自己口出善言,多体察别人的感受,会让别人感觉更好,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时刻觉知并审视自己的语言: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说积极的话,不说消极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人物,说和善的话,不说刻薄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说开放的话,不说绝对的话……

这并不难做到,只要我们经常提醒,刻意练习。

理性:成功,最怕一开始就对自己说不可能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稻盛和夫说:“在事情的构想、构思阶段,需要营造大胆乐观的氛围,但是将构想转到具体计划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应该基于‘悲观论’,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仔细、慎重的分析,制订周密的计划。”之后,他话锋一转:“然而,到了计划付诸实行的阶段,就要再次强调‘乐观论’,坚定地采取行动。就是说‘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时必须具备的态度。”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除了理性,人生还需要浪漫、无畏和勇气。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告诉自己: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可能!

一点思考:

层次:人生的六个层次,我处于哪一层?我不喜欢抱怨环境,但是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对于未来缺乏考虑,能别提做出恰当的选择,选择成为自己了,这也是一直在寻找的内容,显然努力和发放是不够的,要寻找更多的意义,一直在路上。

身份:有点类似自证预言,你认为你是谁,那么你就是谁。要告诉自己,我是干大事的人,那么,我应该有干大事的人应该有的品质。我是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这些行为也会塑造我。

对内要做心理建设,对外要有态度选择,因为这个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语言:好好说话,说鼓励自己、积极、乐观、和善、开放的话,不要消极、刻薄,说的多了,自然就相信了。

理性:理性是把双刃剑,理性很好,理性帮助我们做事,但是也不要缺少感性、无畏和勇气,乐观构想一件事,悲观去计划考虑各种风险,然后乐观的去执行,再感性 - 理性 - 感性中切换,保持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的状态。

相关文章

  • 认知驱动-从信念到身份9.28

    就今天所读到的章节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来整理和学习。 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很多人应该是那种付出型人格,我...

  • 阅读《认知驱动》的第一天,我学到了如此重要的概念

    上周三刷了《认知觉醒》,今天开始二刷《认知驱动》。 因为我的计划依旧是每天一章的阅读速度,然后输出当天的一些笔记和...

  • 调戏未来的自己

    近几天看书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词----身份认知。身份认知包括了身份认知工作与身份认知游戏。 身份认知工作是用来形容我...

  • 5.22读书笔记

    5.22#周岭《认知驱动》/判断力 第五章 战略——环境与多维 第二节 多维:不读书的人,没什么好焦虑的 >> 以...

  • 6.7读书笔记

    6. 7周岭《认知驱动》/成长 第六章 第二节 成事之旅: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 这种机制(指的是前文的7年...

  • 【身份认知】

    所有的失败都来自于你的无知 所有的无知来自于你的恐惧 所有的恐惧来自于你内心的不安全感 所有的不安全感都是因为你内...

  • 认知驱动

    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剩下不足100天的时间了,这一年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小成绩呢?是否发生了改变呢? 对于我自己...

  • 《认知驱动》

    第3~16页 第一节,复制:不要浪费生命给你的无限可能! 1、在本节中强调了复制和转换。 复制和价值相辅相成,价值...

  • 认知驱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几个很努力的人,但是最终付出大于获得的却很少,很早之前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在...

  • 《认知驱动》

    再大的烦恼放到远处似乎也不算什么,而再小的幸福放到眼前也会变成大幸福。 毕竟就数量而言,烦心之事在一天或一生中总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驱动》章二:身份 | 2024-01-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pt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