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各平台的推文。
今天看到了一个令人心疼的故事,本来华丽绽放的生命,却选择了结束。
他叫鹿道森,25岁,是一名摄影师。我认为从事摄影工作的人,应该是喜欢自由,崇尚美好,乐于记录真善美的。
一封遗书,让我看到,他是在努力的强撑着自己崇尚的美好。
他,从小山村留守儿童,校园霸凌对象,寄人篱下的独孤者,遭受父母情感绑架又被操控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从小父母外出离开他;由于长相斯文像女孩,被辱骂假妹,娘炮,上学路上被拦截;父母不在身边,寄宿在各个亲戚家;父母终于回来了,把婚姻的不幸,控诉在他身上。
本是单独的一组组词语,却同时聚集在一个人身上,他该是多么痛苦,多么无助,多么孤独,多么渴望美好。
寄人篱下这种感觉,我太能体会,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我被半托付给堂伯父家。周一到周五寄宿在学校,周末两天去堂伯父家,好吃的不敢多吃,吃饭不敢挑剔,又不敢吃的太多,怕被嫌弃。
周末晚上到了学校,室友们都在说爸爸妈妈给自己做了什么什么好吃的,给自己买了什么什么,我只有躲被窝里偷偷哭,那种孤单难过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
他,小小年纪就被寄人篱下,这家住完那家住的心情,孤单无奈的心情,我特别能体会到。所以父母不管自己再难再累,也不要把孩子丢给别人,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应该带在身边。
校园霸凌,这件事应该被全社会重视,每每看到校园霸凌事件,我都焦虑的难受。
校园本该是弥漫学习气息的地方,本该是实现梦想的摇篮,偏偏发生虐待事件。
我希望学校在教知识的同时,多关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学习是必须的,但学生心理健康绝对是第一位的。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即使到了成长,也很难自己痊愈。
初为父母,不知道怎么带孩子,都能理解,但是为人父母,不懂得伴随孩子成长而成长是不应该的。
身边也有嘴上说着为孩子好,稍有不慎,便是凶吼打骂的家长。
有一次,亲戚的孩子给我说:就怕辅导作业,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吼了,一吼,脑子都迷糊了,更不知道怎么做了。听了,我也很心疼,私下,也跟他爸妈说过很多育儿知识,也送了一些书。
父母对于孩子,前提要认知孩子的能力,中等水平的孩子,以高等的眼光要求他,他肯定很痛苦,父母以没达到自己的预期也跟着痛苦。
昨天朋友跟我说:孩子的能力上到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自己初中没毕业,所以也不要求孩子上重点,上名校。
前一段时间,跟邻居讨论孩子学习的事。她说,我的孩子我了解,本来也不是很聪慧,所以我也不期望那么高,能上个职专毕业,我都知足了。
难得清醒的家长,全国985,211学校有限,不可能都去上。上不了重点的孩子,也不是说完全没出路,每一个凭借自己优势的孩子,都有出路。
我们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能够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家庭条件有限的,努力改善就好,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容易。不要因为自己的压力和失意,把情绪垃圾倾到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因你们而来的,不是自己选择,应该被温柔以待。
婚姻的幸福与否,是两个人共同经营的问题,怪不了孩子。不要总说,因为孩子,自己过的多惨多累多不容易。
看完遗书,触动特别多,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们都是成长型的父母,与时俱进的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被温柔以待,都能获得足够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