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课程从去年年底一路泡下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变,人还是那个人,事还是那些事。
一切又似乎变了,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变得更加灵动。心灵得到滋养,更加开放而有弹性和韧性。
心灵成长了!
转化和成长何谓成长
一般来说,我们在板书时习惯性先写自己擅长的。就像上图,如果我写,应该是消极的在左边,积极的在右边。
于我来说,消极的模式是我以前大多数时候的应对模式,积极是现在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已经活出积极状态的老师们,会习惯性的先写自己擅长的,就像上图中,先写积极的。
消极的甚至可以不写,只是为了教学需要而写。
我理解的nlp意义上的成长,就是将擅长由先消极再积极转变为先积极或只有积极的过程!
生命状态
作为一名导师班的学员,是朝着导师方向前进的。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必须首先将自己成长为积极的生命状态,这是前提。
这种状态,也是我在泡课的过程中,从超哥、秋姐、宗文老师、丽平姐、凤霞姐这几位导师身上看到和体会而总结出来的。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的吸引我?正是因为他们已经将积极的模式活成了属于他们特有的生命状态。
如超哥,在状似随意的谈笑风生中,突破防御、转化执着、疗愈伤痛!
秋姐,她的那种自由切换频道、灵动的生命状态让我的崇拜和景仰如滔滔流水!
宗文导师,她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温暖和慈悲让她仿佛罩着一层柔光,看着她就会不由自主的变得柔软和平静!
丽平姐,小小的身体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在阳刚与温柔中自由的切换!
凤霞姐,是一种千帆过尽、看透世事、懂得所有世故而不世故,依然保留赤子之心的睿智和平和!
他们各有特色,都活成自己最舒服、也让别人最舒服的样子!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积极的生命模式!
我对自己说,我要成长为属于我的那个积极的生命状态的样子!
在半年多的学习中,我觉得我是有些成长的,但从没总结过。
今天有总结的冲动,那么,我允许我跟随自己的心,走一走吧!
过去vs未来
其实,我之前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完全凭着一己之力,以并不太出色的相貌、背景、学历、专业,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勇气走了很远的路、认识很多的人、做了很多的事,得到自己、同学、家人、朋友的认可和好评!
在回到厦门后,很长一段时间找工作屡屡受挫,高不成低不就。也有新的尝试,但并不成功!
在过去导向的思维模式时,我对当时的状况不解、不服、不能接受。活在过去的成功里走不出来,因此无法轻装上阵、迈步向前。
当我误打误撞的走近心理学的大门后,我一下觉得找到了价值和方向。那时的我对自己充满信心,觉得凭我过去成功的经历,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
进入nlp课程后,以未来导向来做规划,我先明确我自己未来的身份,然后根据身份来选择我的立场、培养我的能力。我走得更快更稳还更好!
在生活中,对待任何事,未来导向的思维模式是先接纳,再理解,然后期待,最后再支持。而过去导向的模式,是先不满、抱怨、再争执,然后试着解决!
比如对待孩子不太好的成绩,过去导向的思维模式是:先看到绝对分数,就开始不满意、抱怨,再指责、批评,最后才想到和孩子讨论如何提高。但往往到那时,孩子早已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未来导向的思维模式,是先接纳分数(因为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再站在孩子角度理解孩子的不容易(相信孩子一定也是希望考好的),和孩子一起期待未来考的好的样子(如何做,做到后的感受),最后对孩子表达我们将永远支持他。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过去导向和未来导向哪个对孩子更支持力,更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问题vs资源
在上面关于成绩的例子中,我记得有一次儿子拿回102分的英语卷子,当时我第一反应是看到那丢了的18分,后来转化一下,先去看102分是怎么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孩子做到的部分,给孩子力量和信心。之后,再去沟通那18分,孩子很顺利的就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很开心的去想办法弥补!
对孩子的粘人,以前以问题导向的思维模式来看,认为男孩子这么大了还撒娇、粘人,会不会变妈宝男啊、长不大啊之类的。
以资源导向来看,孩子这么爱妈妈,多好的事啊!
以前对于孩子的坏脾气:这孩子脾气这么坏,这么叛逆,怎么这么不听话啊!指责、生气!
现在:我儿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像个大人啦!发脾气的样子很帅啊!然后将坏脾气的力量引向需要的地方!
以前对于孩子玩游戏:会不会把眼睛弄坏啊?会不会变网瘾啊?会不会影响成绩啊?……全是担心!然后,指责压制发火吵架!
现在:孩子思维多活跃啊!游戏还能交朋友!看他多开心啊!……和他一起讨论,然后让他自己管理游戏时间。孩子自己管得很好!
自己以前对于做家务,不高兴,好累!现在对自己说:我又被需要了,我多重要啊!
以前对于别人交代的不爱做的事,觉得干嘛都找我啊,很累啊!现在对自己说:我又被需要了,我多能干啊!
……等等!
总之,在资源导向的思维框架下,就算在黑暗中,我也会看到几小时后的曙光,生命充满喜悦和幸运!
被动vs主动
主动和被动,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从被动的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被动比主动要轻松得多!
被动的模式,虽让人得到的少一些,但同时承担得也少一些。出了问题总是那个出头的、主动的承担多一些的。
对于我来说,工作中的我相对主动一些。
在生活中,我是属于比较“矜持”被动的,对于钱、对于情,基本都抱着随缘,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态度。
看起来是被动,其实是害怕失败后的伤痛!
在学习之后,如果我想,我可以去努力、去争取,全力以赴。成功了心喜,失败了允许!
我有资格成功,我也有资格失败!我允许我成功,我也允许我失败!
当我都被允许的时候,主动和被动,又有什么区别呢?
受害者vs创造者
在我认识的人中,有很多是受害者模式。
孩子不听话,都是奶奶惯的!老公不回家,都是他不负责任!工作没做好,都是别人不配合!穷是运气差!不顺利是命不好!等等!
总之,都是别人的错。别人是加害者,自己是受害者!
有这种心态的人,将事情变好的钥匙放在别人手里,自己好的前提是对方先改变!
如果对方不变,就会在埋怨里一直打转,走不出来!
就算没有对方,也要臆造一个加害者。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摆脱责任,求得心安!
创造者会问自己:在这件事里我有什么责任?为了这件事变好我能做些什么?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然后去行动、去创造新的策略和解决办法。
在成长之前,面对很难解决的需要配合的事情、对自己不想面对的人或事,也习惯于找出一个加害者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害者的形象以摘出自己,求得暂时的心安!
但是,暂时心安过后,如果事情迟迟不能解决,最终无论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后果仍然是需要承担的!而且,就算后来想要去解决,其难度也会增加许多!
现在的我,试着以创造者的心态面对以前不喜欢但必须面对的人或事,虽然开始时会觉得压力和痛苦,但相比以前的“擦屁股”来说,有了更多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在这点上,需要继续努力实践。加油!
成长的历程
成长其实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因为不是理解了上面的四种不同模式就可以很自然的成长的。
它需要看到以前模式的来源、释放以前未知的情绪、疗愈以前留下的创伤、放下无效的执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而这些,需要在课程里去好奇、去探索、去寻找、去看到,然后才能选择释放、放下、疗愈或接纳!
还需要一个根本意义上积极的导师和系统,让我们能在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吸收营养、天然长成。
如果是只有理论和空谈的架子或鸡汤,出来后也一定是空虚乏力的,支撑不了我们真正的转化和成长!
(ps:今天课间同学们相互支持的两个小分享
1.婆婆帮带孩子,自己也很需要婆婆帮忙,可是自己很看不惯婆婆管孩子太多,比如孩子玩水,婆婆不让,孩子不开心,自己就会让婆婆不要阻止,婆婆又不开心!
同学支持:一、从动机层面去理解婆婆,婆婆以她自己认为爱孩子的方式爱孩子,感激!二、孩子立场:孩子不喜欢妈妈和奶奶吵架,不想让妈妈和奶奶不高兴!三、自己:婆婆爱孩子是婆婆的事,自己看不惯是自己的事,谁难受谁调整!
同学间的支持很有力量,当事人立马知道解决的方向
2.自己只是好心说真话,想让她有更深的觉察,可是她怪我让我收回。我觉得对不起她,还有些委屈、生气。
同学支持:一、她不开心是她的事,你可以解释但不需要为她的不开心负责,只负责你自己以后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二、她就是这样的人,你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接受!
当事人情绪马上平复,不再沉浸于情绪,只想着以后如何改善和避免)
另外,我想,如果一个孩子,一开始就安装的积极的系统模式,孩子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啊!而这正是我给孩子报魔法训练营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