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来,慢下来,对内外发生的一切才有可能看得更清晰。
因果链的循环往复,正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快,越滚越大。当温暖的阳光照耀雪球,雪球再大,也很快融化。似乎在太阳光下,雪球是一个梦幻,顷刻间便会变小,乃至消失。
当我们内在与神同在的觉照发生并持续时,正如太阳光的普照,雪球会融化,雪也会融化,甚至水也会蒸发到无形的空气里。此时,一切幻象里演绎的纷纷扰扰都会消融到一切的来源里。
我背负的一切观念,信念,无论好坏对错,都是基于“有”,都是为了“有”,“有更多”,“有更好”,“有更安全”…可是有的对面便是“没有”,于是害怕如影随形。害怕没有这个,失去那个,害怕“没有安全感”,害怕“没有足够的爱”,害怕“没有足够的舒适”…
当“有”的雪球越滚越大之时,害怕“没有”的雪球也同时越滚越大。这是为什么囤积总是带来沉重感,负重感,烦恼和紊乱的原因。
囤积知识,囤积粮食,囤积房子,车子,票子,囤积修行的方法,囤积建议,囤积过去的回忆,囤积未来的计划,囤积当下觉照的“等一等”…
然而,即便意识到这一切,想要“有”与害怕“没有”的主人“小我”,反而会越发害怕,越发紧抓着“已有”的一切。越大防卫着“没有”的发生。
正如一个挂在悬崖下一根单薄树枝上的无助的孩子,因为树枝随时有可能断的不安全感,让他既想离开树枝,却害怕因离开树枝而更加加快丧命的速度。
当有一根绳索垂下来,他不敢立即弃树枝而上,他会衡量哪个更安全。继续呆在树枝上,祈求树枝不要断,还是抓住那尚未体验过,尚不熟悉,并且不确定会把自己带向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的绳索呢?
一般来说,若身边有一棵更强壮的树,我们选择的是努力爬向那思想认为更安全的有更多树枝可以靠的大树呆着。哪天能爬出这个悬崖,我们并不知晓,甚至不敢想,甚至连我们身处悬崖都并不知晓。
对于有形的物质世界的一切,就相当于悬崖上的小树,大树,他们会让我们暂时感到安全,但总是带着不安全的隐患,所以我们总在寻找更安全,更长久。
对于修行的方法,技巧,知识,正如不知何处垂下来的救命绳索,似乎更有希望爬出悬崖,然而又似乎更不着边际,不安全牢靠。
所以在修行的这条路上,寻寻觅觅,学了又学,短暂的尝试后又很快转向,比有形的物质世界的追逐更甚,不安全感更显化到表面,让自己不舒服,不想面对。
真正的放手究竟是什么?放掉一个,去抓另一个。放掉有形,去抓无形。只要还有一个想抓的意识在,梦魇始终还在继续,只是换个场景做梦罢了。
若真放了,从一切的依靠里放了,梦也就醒了。悬崖消失了,树消失了,绳索消失了,那个悬挂着的孩子也消失了。
若暂时还不敢放,或者无法一下子完全放手,索性承认他,承认这个害怕,认清这个害怕,陪伴这个虚假的害怕。
一味的追寻更多的安全,反而会不断掩盖日益增长的害怕和依赖。然而,试着更多时候让自己从不断的追逐,不断地囤积,不断的想改变,想逃避,想甩掉不舒服里停下来,慢下来,空下来。
直面自己一刻不停的焦虑,盘算,索求,计划,空虚,无聊…尤其是无聊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最容易拿起手机点点点,买买买,聊聊聊的时候。而无聊感,唯有当一切都不做的时候,才最容易显化。
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停下来,不试图做任何改变,去直面无聊感。只是陪伴他,什么都不要做,允许无聊,不知所措的感觉渗透我们,继续看着,陪着,感受着,体会着,很快,我们便有可能触碰到真正的自己。
若饿了,陪着饿的感觉,看清思想的饿,而后给予身体补充,如此便在解体“饿”与“赶快吃”的神经链。思想饿了却未被觉知,我们会用吃东西,看电影,买东西,聊天,逛街,吸收知识等来喂养他。
然而在每一次想行动,做决定之前,若能停一停,慢下来,觉察自己是哪里“饿”了,待区分清楚“饿的需求”与维护这个色身真实的需求之后,再行动。那样会更清明,更有平常心,更无所欲而无所惧。反而,你所得到的,到达的,或者索性都无需行动的,都将更贴近自己的心意,心更满,更安,更清明,更平静。
一切刚刚好,不多也不少的梦想成真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多地发生。
若困了,陪着困的感觉,觉察是哪里困了?是什么导致自己困了?前一刻发生了什么,让自己的思想困了?如此觉察,便不容易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固“困”与“昏沉,瞌睡”的神经链。
当困了,很多时候是无聊了,或者在某个境遇下感觉无力无能了,或者想回避某个让自己不舒服的人,不舒服的事,才感觉困了。
此时,不急着去睡觉,或者拿起手机寻找刺激,或者转移话题。而是陪着这个困,做深呼吸。待区分清楚“思想困”和“身体累”的区别后,再带着觉察休息,或者更清明地回到当下来。
饿与困,就隐藏着“追逐”与“逃避”的两种思想。若每当饿时,困时都能停一停,多一分觉察,那累生累世牢固的因果链也便在一次次地解体。
当更多的觉察取代更多的应激反应,我们的能量也便越来越清透光亮。我们的应激反应会越来越小,越少。正如阳光常常照,雪球自然越来越小。
当想行动时,停一停,以免囤积心理的“没有,空虚感”,看清因物质层面的“有”造成更多的心力来维护这个有,是否真的是当下这个阶段所需?
当犹豫进或退时,停一停,不急着拿起或放下。因为任何一头都还在跷跷板的两边。任何一头都有可能囤积“犹豫背后的恐惧”。看清想进和想退的实质,待沉重消融,恐惧消失时,光已照耀,清明自现。此时,进与退只是行为本身,心在中间,不来不去,不增不减。
事实上,在这疯狂的头脑创造的疯狂的世界里,停下来,慢下来,放松下来,才是真正的出路。但同时有一样不要停,或者说想起来就立即提起:觉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