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刘润老师的一篇文章,很是受益,学到了一个新的概念:认知之树,分享给朋友们!
什么叫认知之树?
比方我学习的健康管理,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方面:食品营养学、医学基础课、运动理论、常见慢性病调理、情绪管理、心理干预等内容;
比如管理篇 分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从员工到经理等等;
一旦你心中有了认知之树,那么当你从各种渠道、用各种方式获取新的知识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挂在这棵树上最合适的地方。
你的这棵知识之树也就会越来越枝叶茂盛。
如果你心中没有认知之树,那么你学习到的知识就像竹篮打水,学到很多,但是很快因为没有地方放,又全都漏走了。
所以很多人都会感叹,以前自己好像也学了不少东西,为什么现在想不起来,看到一些好像跟没学一样呢?
其实说得更简单些,就是要有框架思维/全局观。这种思维可运用于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小到做一个PPT,大到筹谋一商业活动,更别提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其好好利用。
那如何搭建认知之树呢?
如果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本职工作,潜移默化中,相信你肯定已经有了本专业、本学科内的认知之树。
但是对于那些自己不太熟悉甚至陌生的领域呢,如何搭建认知之树?
记得以前也有老师,他是这样建议的:我们想要了解、学习与自己要本身专业完全不同的领域时,就像那个领域里的高手学习,面对面学当然更好,但更多情况是:人家是大咖,我们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怎么办?
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网上搜一搜,可以搜于关于此大咖的个人网页、微博、书籍等大把的资料,把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买回来,研究透。
当然各家各派会有很多的牛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不会是只一一个人,那就都买下来,博彩众长。等一遍通学下来,那这个行业或这个领域最基础的知识也就差不多了。另外根据自己缺的,缺什么就补什么!
学习了都懂了,你就真正懂了吗会用了吗?
都说“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通过不断地输出、输出、输出,倒逼我要不断地去高效的学习,输入、输入、输入。就像今天这篇文章,我看过后觉得非常有用,再结合我之前看成甲老师的书〈好好学习〉(一本好书,顺便强烈安利大家去读一读),我补充了我关于学习的“认知之树”。
同时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和要求,学习了要及时输出,与人分享,教是最好的学!虽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但是我想对于爱学习的人肯定能有所启发!
以上,就是我今天学习完的一点所获,分享给同样爱学习的你!
最后,祝我们在学习的路上日拱一卒,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