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是一个一心向文明看齐的半文盲,其人性格暴躁,但很讲道理,从不做无理取闹之事。他家有兄弟三人,母亲和他弟弟在一起生活,七十多岁了还要天天劳动。父亲和他在一起,什么事也不用做,达到了饭来张口的清闲境界。
有一天,他和母亲吵架,母亲说:你天天给你爸吃好的,你拿什么给我了?
他高声大气的爆了一句粗话:“拿大XX给你!”
母亲气得放声痛哭,因为那句话太不文明了,我都不好意思写出来,读者朋友们只能是心领神会。
他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羞得跑进家里就不好意思出来,他毕竟是一个向文明看齐的人。
他母亲越想越气,就把在外地教书的大儿子夫妇叫回来给她评理。
大儿子夫妇都是文质彬彬的老师,对这个二弟也是很尊重的,他们都认为这个二弟懂理,讲信,对父母也很孝顺。
他母亲伤心地说:“他要拿大XX给我,我怎么养了这样一个忤逆不孝的孽障啊?”
他大嫂以为婆婆是冤枉了二弟,不耐烦地说:“他怎么会说出这种粗鲁的话来!”
他羞得低下了头,因为他还真的说了!
他母亲委屈地说:他真的是这样说的,不信你们问小吴!
他二嫂问我,他是这样说的吗?我不好说什么,只好委婉地说:大妈就想开点,年青人说话冲,你也不用跟他们一般见识,常言道,哪个牛儿不碰娘?
我说的本来是一句农村人的俗语,意思是说小牛吃奶的时候都会碰到娘的肚子。说者无意,听者有因,他理解成另一层意思了,又一次羞红了脸。
过了几天,我给他讲了一个父子平等的笑话;
儿子说“爸爸,我要结婚”
父亲:“很好,我想知道你娶的是谁?”
儿子说:“奶奶!”
父亲怒问:“你怎么能娶我妈妈呢?”
儿子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不能?你不是也娶了的我妈妈吗?”
他再一次羞红了脸……
他这个人良心还是不错的,父亲归他赡养,母亲归弟弟赡养,他尽到了赡养父亲的义务,。
凡是有好吃的,他都没忘记把母亲请过来吃,母亲的衣服几乎都是他买的。
他的意思是您和弟弟生活在一起,还要我拿什么给您?
由于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说惯了粗话,冲口而出就变成“那个”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说话和做事之前要三思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