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辈是五六十年代一大批支援三线建设的建设者之一。“子弟”就是这些建设者的孩子的称呼。我也是这些子弟其中的一个.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是因为我看了《芳华》。在我们这代子弟的心里永远有一种情感是别人没有的。我无法定义这个情感,但是这个情感永远存在于我们每个子弟的心中。
当年我们的父辈是兴高彩烈的,无比自豪的背着行囊来到一个个偏僻的地方,有的甚至是大山里。当时他们只有一个无比高尚的信念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这些贫瘠的土地建设得繁荣昌盛!政府也没有亏待他们,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时代,这些建设者的工资收入比地方高,还经常由单位分发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一个建设单位构成了一个小社会,有子弟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子弟技校,电视大学,医院,公安处…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子弟们感觉到无忧无虑,甚至每个人都有一些优越感。我们这批出生在70年代初的一帮子弟们从小学开始就是同学一直到高中毕业。记得小学一年级我们这级有八个班,每个班有近五十个同学,上中学后变成了四个班,上了高中又变成了两个班,一个快班,一个慢班!由于这样的淘汰率使我所在的快班的同学们都成为了生死之交!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高三,我们同学们白天在学校里学习苦读,晚上到父辈的办公大楼里再去晚自习,由于父辈的办公室大多都在一幢大楼里,所以到了晚上,大楼还是灯光闪烁,那是我们这些子弟在“上班”!直到现在我们这群子弟还能保持三十年的友谊都是因为从那幢大楼培养出来的!我想现在学校所开设的什么Club之类的,我们子弟当时就存在了!那是个值得回忆的地方!
我们子弟都有优越感,因为没挨过饿,我们的物质相对当时的地方来说,我们不差!我们有自豪感!因为我们都有哥哥姐姐。每当我们与汉江河对岸的小孩打架打不过时,我们会说:“你等着”!一会去高年级找来哥哥们来帮忙,直到把对岸的小孩们打跑!我们还很狡猾,去农民的田地里刨地瓜和土豆,被农民发现了,赶紧跑,农民边追边喊:“你们是哪里的?”我们也边喊边逃边报个隔壁单位名:“我们是012的”。没把自己的真实身份说出来!从小就是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怀念那个时候的童真的我们,怀念那个时候可爱的子弟!你也是子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