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拱卫京畿,漕运通达。各地商贾云集,也是南北各省美食佳肴荟萃的地方。南方苏州、江苏的点心,又叫茶食、细点,统称苏式糕点,萌芽于春秋,起源于隋唐,形成于两宋,发展于明清。相传,雍正皇帝设满汉全席,宴请文武百官。当御厨现场制作该酥时,雍正皇帝见其手法娴熟,似游龙舞凤,手中糖丝雪白、纤细,如祥龙之须,遂龙颜大悦,赏赐众嫔妃臣子,并特封此糖为"龙须酥",自此,龙须酥的美名遍传大江南北。江苏百年老店《老酥坊》的苏式酥糖,传入宫廷后,因取材糜费,制作精致,逐渐在京津两地官场,形成"官礼茶食"的习俗。大多以龙须酥、云片糕做伴手礼,象形喻意为代言游说,龙颜和顺,步步高升之意。
作为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老酥坊》亦成为享誉津城的美食品牌。近几年,酥糖传统技艺传承人陈猛,扬弃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经营理念,在临近江苏甘蔗产地,就近买地建厂,将酥糖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化真空包装流水线结合。同时,在北京、天津设置展示中心和集散中心,创造工作岗位上百个。并且在防疫防控期间,向武汉免费赠送酥糖产品,让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感受社会主义守望相助的情谊。
苏式糕点,手工制作流程浩繁,基本以家族传承和言传身教的传授体系为主。《老酥坊》创始人陈天祥,1908生人,在江苏建立《老酥坊》店铺,采用应季而变的馅料,夏秋薄荷,冬春玫瑰,取其天然色香,做成的云片糕,因有步步高升之意,赶考的秀才为取好彩头,都来购买,名气逐渐传到北京。第二代传承人陈绍武遂将老酥方开到了北京。第三代传承人陈根龙因上学来到天津,改革开放后,在天津鼓楼前店后厂,制作云片糕、龙须酥和芝麻酥糖,成为脍炙人口的天津美食小吃。第四代传承人陈猛,改进传统糕点“重糖重油”的惯例,增加天然麦芽糖和木糖醇口味,适应大众健康饮食的需求。
龙须酥糖是苏式糕点中的代表品种之一,入口酥软,回味香糯。其工艺流程繁复,首先准备原料,玉米、大米、大麦和脱皮白芝麻。大麦,在30℃温度的水中浸泡30分钟,捞出,放在底部有孔的缸中,每天沥水3到4次。待麦根出齐后,取出,平储在竹筐内,把长到一定长度的麦芽加等量水用磨浆机磨碎,即成麦芽浆备用。玉米面加清水放入大锅,加入淀粉酶用30℃温水化开,加入锅内,用大火烧煮,把煮好的玉来粥放入大缸中。加入清水。当温度降到 75℃时,把麦芽浆加入缸中。到60℃时开始保温糖化。6-8小时后,缸上部出现澄清液,这就是熬制酥糖所需的糖浆。
糖浆放入大锅中熬制。火候先大后小,其间用铲子不断搅动,渐渐的,空气中开始散发出浓郁的麦芽糖的清香。酥糖的品相和口味与熬制的火候息息相关,火候老了,色暗发苦,火候不够,无法成型,把握,全凭传承人的经验积累。
当熬糖色如琥珀,晶莹剔透时,开始进入核心的工序——拔糖。滚烫的糖浆倒在石板上,通过反复抻拔、折叠,糖色越拔越白,混入糯米粉,用手指反复拉伸折叠,重复再重复,最少要拉伸几十次,拔出的糖丝晶莹剔透,松酥油润、色白如雪,细如龙须,以丝细可穿针著称。
苏式酥糖,有严格的上市、落令的规定,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之说,古时皇家独享,现在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美味的憧憬、童年的味道。但是因为工艺复杂,手工费事。产量始终无法突破瓶颈,传承滞塞。我们制定了详细的5年计划。希望能将苏式酥糖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