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女神与女王

女神与女王

作者: 水天飞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17:16 被阅读0次

也许是巧合,近期读的两本书简直就是姊妹篇:一本是《Eat Pray Love》(中译《美食、祈祷、恋爱》),另一本是《Wild》(中译《走出荒野》)。同样的年轻美国女性作者,同样的基于真实经历的故事,同样的备受追捧并被拍成电影,同样的寻找自己、接受自己、改变自己的疗愈以及成长之旅。

先说《Eat Pray Love》。女主人公Liz拥有幸福的婚姻、体面的工作、优渥的生活和美好的情趣,实则已经在三十多年的人生里彻底迷失了自己。什么感觉都没有,这让她无比惊恐,每晚躲在浴室里哭泣得不能自已。这一状态整整持续了四十七个晚上,直到她开始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非宗教意义上的具体指代)祈祷。随后的七个月里,Liz的生活开始粉碎,婚姻的失败,惨烈的离婚拉锯战,一场以心碎告终的恋情。终于Liz辞掉工作,付清离婚财产和律师费,放弃房子和公寓,开始为期一年的意大利、印度、印尼之旅。

在意大利,Liz投入了一直想学的意大利语的怀抱,只因单纯地觉得它的每个字都很美妙,此外,她吃着那不勒斯披萨、逛着西西里岛、交着各国各地朋友,偶尔花痴一下意大利美男,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足球赛,在花园中庭的喷泉下读诗,给自己买更大号的牛仔裤,这就是她要做回的自己,不用顾忌每天吃下多少罪恶的卡路里,只需从意大利人身上学会无所事事的快乐。期间“抑郁”和“寂寞”两个暴徒时常来袭,她试着自己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她不仅找回了失去的体重,更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在印度,Liz在地处偏僻的静修道场接受对身心同等严酷的考验,显然这里与她之前的生活恍如隔世。起初Liz看不懂经书、冥想时睡着、无法集中精力禅坐,偶尔被梦魇搞得惊惶失措。在导师以及友人的指点和鼓励下,她一方面警醒自己的思考,不让不健康的思想停泊,一方面试着减轻自己的控制欲,学会宽恕自己和放手他人。离开道场前夕,她终于在精神上终结了与前夫之间的束缚,终于可以怡然自若地禅坐数个小时,终于不会因为焦虑而无法入睡。简言之,她被祈祷的力量所唤醒,在难以形容的宗教体验中找回了信仰;

在印尼的巴厘岛,本计划停留三到四个月的Liz被入境官员告知只能呆一个月,原打算拜访的老药师也根本不知道具体地址,是一次地道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她在这里继续卸下自己和世界的重担:早起禅坐,上午在朋友的小店闲坐、谈笑、吃东西,下午与老药师聊天、喝咖啡,晚上独自阅读或听朋友弹奏,日子“在舒适的禅修和愉悦的美景、挚友与美食之间摆荡” 。没过多久Liz感到了自身的平静,因为平衡已自然来临,随之而至的是一场恋爱,她终于蜕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女子。

再看《Wild》。Cheryl的人生在22岁那一年开始混乱起来:随着连系家人纽带的母亲突然因病去世,与曾经相处融洽的继父逐渐形同陌路,与弟弟和妹妹的生活轨迹渐行渐远,尽管她努力尝试把大家凝聚起来,最终也只能放手作罢。母亲过世后,Cheryl肄业、打零工、出轨、吸毒、一步步走向泥潭。偶然一个机会,她鬼使神差买了一本名为《太平洋屋脊步道第一辑:加利福尼亚州》的书,随后怀着“这是我一个人的战役”的决心踏上了世界最长的徒步线路之一—太平洋屋脊步道。

Cheryl一路肩负着超过自己体重一半的巨型背包,从南加利福尼亚的莫哈韦沙漠跋涉到了华盛顿州,在近2000公里的路途中经历了极度的疲劳、难忍的饥渴、刺骨的严寒、灼烧的酷热,遭遇了与响尾蛇、美洲狮、公牛、熊的对峙,挨过了各种水泡、过敏、擦伤的折磨,挺过了浑身上下仅剩几个硬币的惨况,忍受了日复一日的单调和孤寂,甚至一度仅靠一双用胶带缠绕将就而成的拖鞋挨到了下一个补给站。。。。。。最终Cheryl以牺牲了6个磨坏的脚指甲为代价,耗时94天,抵达终点“众神之桥”。这是一条连经验老到的徒步者都要三思而后行的步道,连结伴而行的壮男都时有退缩的旅程,而年仅22岁的独身女孩,凭着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继续走下的念头,一路披荆斩棘,肌肉日益结实,内心也日益强大,最终成为其他徒步者心目中的“太平洋屋脊步道女王”。她在走出荒野的同时,也走出了自己内心的荒野,一段艰难的漫长步道连接了过去那个被打垮的Cheryl和此刻这个通过行走排除掉了负能量的Cheryl。离婚后她将自己的姓改为Strayed(意为迷路的、走失的),如今已不再迷失。

有人说,这两本书不过是充斥着鸡汤的“女性阅读圣经”,除了被心灵激荡一下,并没有一条可以复制粘贴的解决之路。我想,只要有意思、有意义,管它鸡不鸡汤、俗不俗气,能让我读得酣畅漓淋的书在我眼里就是好书。

两本书自然各有各的精彩,虽无法也无意分个高下,但也无妨将二者放在一起做个简单比较。若说两段旅程的难易程度,《Eat Pray Love》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远大于《Wild》,而在难度系数上却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若论故事的生动和丰富程度,两者不相伯仲。若论主人公的内省及自察指数,前者在广度上似乎更胜一筹,而后者在深度上大体占了上风。

两本书散发着不一样的光彩,最重要的因素在我看来,是两位女主人公自身呈现的差异性,以及由此导致的行动上的迥异性。

成长环境和经济状况相差甚远:一个过着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即使辞了职也有出版商愿意预支下部书的稿费,一个自小跟随母亲经历数次搬家,未能完成大学学业只得干些零碎活儿来攒徒步需要的钱;

性格和喜好迥异:一个热爱社交到能和死人交朋友的地步,即使在静修道场,也能制造出鸡尾酒会般的气氛,一个敏感、细腻,习惯以书为伴,徒步中为了减轻负重,宁可把每天读过的书页烧掉也一定要也时刻携书上路;

心中的伤痕呈现不同的模样:一个自“十五岁起,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我从没为自己活过两个星期,只和自己相处。”一个突遭丧母之痛,原本完整的人格似乎被割裂开来,产生的缝隙要靠不同男人和毒品来填满。

内在的差异必然也要体现在两人外在的旅程本身上。

起程的动因:Liz逃离纽约的大房子和优渥的生活,展开一段新旅程的初衷是拼命想要改变现在的自己,而Cheryl跳离生活的谷底,踏上一段无法预期的征程,目的是宁死也要找回原来的自己;

治愈之旅的形式:Liz决定“去彻底探索自己处在每个国家当中的自我面貌,因为这些国家在传统习惯上把那件事做得很好。我要在意大利探索享乐的艺术,在印度探索虔诚的艺术,在印尼探索平衡二者的艺术。”想来走完这一路需要烧不少钱。就凭这一点,Cheryl就不会也不可能有条件去想。被偶然间发现的一本旅行指南触动了心弦,对于有过初级户外经历的她而言,徒步大概是世界上最不需要更多金钱支撑的旅行方式了;

实现自我成长的主导因素:Liz从她心目中的“神”的身上汲取了足够的营养,又从懂她的各地朋友那里获得了滋润无比的水分,再加上骨子里的乐观、自信与热情,一旦她挣脱了外界和自己的桎梏,即刻华丽转身;而Cheryl除了时而从同道中人处接受善意和鼓励,大多数时候选择坚持一人完成这段旅程,在艰难的行走中从自身挖掘潜力、向自己索求力量,与此同时排空那些曾压垮她的情绪和不堪,重新站立于天地之间。如果把Liz比作经过风雨洗礼后姗姗显现的亲民女神,Cheryl则在荒野的磨练中闪耀出孤傲女王的光彩。

除此之外,两本书带给我的综合读感略有细微差异。相对而言,《Eat Pray Love》里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每一段描述犹如一颗颗珍珠,被一根自我疗愈之旅的主线从头串连到尾,形成一条璀璨的项链,整本书足够熠熠生辉,若想单独把玩其中某颗珠子也颇有趣味。这一点从作者有心为之的结构安排上便可看出。她从印度教徒与佛教徒传统的念珠串(念诵謦)共有108颗念珠这个概念出发,“由于本书写的是我为追求平衡所做的种种努力,因此我决定赋予它以‘念诵謦’的结构,将我的告白分为一百零八个故事(或珠子)。串联而成的这一百零八则故事,又分成三个段落:意大利、印度与印尼。。。。。。意味着每个段落有三十六个故事,就个人层面而言很得我心,因为我正是在三十六岁时写下了这些文字。”

而《Wild》则更像是一匹起伏的绸缎,虽然割裂开来也是一块块上好的料子,但总不如完整无缺时那般大气和飘逸。作者别具匠心的整体布局体现了其高超的创作技巧。一开篇女主人公就在徒步途中丢失了一只登山靴,一下子就把我给震住了。一个徒步的故事只剩一只鞋子还如何发展下去?带着巨大的问号一页页读下去,深深地陷入作者安排好的坑,直到回到掉靴子的那个场景,才发现主人公做出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决定:剩一只靴子有何用,不如扔掉。惊愕之余读者只得再次跟随作者踏上后续没有登山靴的徒步之旅。

从娱乐读者的角度来看,《Eat Pray Love》显得略胜一筹。作者时而轻松地嘲笑自己、时而精准地调侃他人和世界,只要她愿意,所有文字都能在她的妙笔下欢腾地跃起,随手抓几个例子:在意大利学习语言期间,“对于一向想说意大利语的人而言,哪个地方能比罗马更好?就像有人为了配合我的需要而创造出一座城市,城里每个人(甚至连儿童、计程车司机、电视广告的演员)都用这神奇的语言在说话。就好似整个社会同心协力教我意大利语。他们甚至趁我待在这儿的时候印意大利文报纸;他们一点也不介意大费周章!他们这里有些书店只卖意大利文写的书!”

在印度静修时,关于静修道场的饮食,作者写道:“当学员向她(瑜伽导师)诉说在禅坐时有困难,她总是询问他们近来的消化状况。当然,你在胃肠努力搅拌一个腊肠馅饼、一磅辣鸡翅和半个椰子鲜奶油派的时候,的确很难进入超越自我的状态。因此,这地方不供应这类的食物。”

在巴厘岛,作者描述当地老药师“每天喜欢喝一杯加糖咖啡,多半只为了庆贺自己买得起咖啡与糖。”

与之相对,《Wild》由于其艰苦卓绝的徒步本质,看似不太会有什么轻松好笑的描写,其实也不尽然,作者依然可以在苦得无以复加的环境中展现其幽默的一面。为了给自己壮胆,以免被美洲狮给吞掉,“我哼唱着脑中浮现的《小星星》和《乡村路带我回家》两首小曲,一面希望用这颤抖的声音把狮子吓跑,一面又担心此举会不会让狮子注意到我的存在,好像我腿上的血痂和几天没洗澡的身体发出的臭气还不足以把它招来似的。”

两位女性作者特有的文笔,优秀不分伯仲。细腻处如丝,浓烈处似酒,欢快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对于悲伤的描写。在她们的笔触下,悲伤时的绞痛仿佛带血的纱布,层层缠绕着破裂已久的伤口,字字揪人心肺,即便对于难以想象其中的疼痛和绝望的读者而言,也不是一段可以畅快呼吸的阅读体验。

《Eat Pray Love》中,Liz和前男友白天过着小日子,“然而夜晚时分,躺在他的床上,我成了核冬天的唯一幸存者,而他显然一天比一天离我而去,仿佛我患上了传染病。我逐渐恐惧夜晚,仿佛夜晚是施刑者的囚牢。。。。。。我的身体的每个部位都令我疼痛。我觉得自己像某种原始的弹簧机器,绷得比建造时的承受度还紧,即将爆裂开来,对站在附近的任何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我想象自己的器官飞出自己的躯体,只为了逃避内心猛烈的悲哀。”

《Wild》里的Cheryl在陪罹患癌症母亲做检查时,有这样一段绝望而又不甘的描述:“母亲爬上了一张带软垫的台子,垫子上铺着白纸。她每动一下,身下的白纸就会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听起来仿佛整间屋子都在炼狱之火中熊熊燃烧。我的目光落到了她裸露的背部,她腰间那微微凹进去的曲线依然散发着生命活力。她不会就这么离开的,她的背部就是最强有力的明证。”

翻书阅读的时候我总会想,别人的世界好生精彩!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依然宁可过我那波澜不惊的小日子,也不要轻易尝试别人曾经的痛苦和失去,即便苦尽甘来和柳暗花明的快感无可比拟。俗人如我,注定是当不上女神也做不了女王了。

相关文章

  • 女神与女王

    也许是巧合,近期读的两本书简直就是姊妹篇:一本是《Eat Pray Love》(中译《美食、祈祷、恋爱》),另一本...

  • 自信的中国女性,自信的我

    今天女神节,我更愿意称为“女王节”。因为女神是用来膜拜的,女王是要跟随的。每个女性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女王,掌控人生!...

  • 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 | 魔美首站女王下午茶精彩回顾

    金秋十月,秋意撩人,周末午后哪里瘫?魔美俱乐部首站“女王下午茶”,暖饮与鲜花,女王与女神,约么! 魔美俱乐部是广东...

  • 三生三世之:女神VS凡人

    女神节,铺天盖地的海报广告争艳斗奇,高呼着“女王”、“女神”,不遗余力忽悠姑娘们勇敢剁手。 讲真,剁了手就女王女神...

  • 女神?女王?

    这是我2019年第28篇文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109周年。是的。手机圈里飞满了祝福。祝福语中总有个对女人称谓,汇总一...

  • 女神?女王?

    全网都在刷着“女神节快乐”、“女王节快乐”,没放假的我,是不配做女神或女王吗? 嗯,翻翻节日来历。哦,人家明明叫“...

  • 3.8节乱想……

    今年的3.8节,已被女神节、女王节的称呼霸气改编。 走在满大街向“女神”、“女王”祝贺的标语中,不禁乱想联翩: 2...

  • 称谓

    突然之间 不知道怎么称谓你 妇女、女神、女王 怯懦的声音 在喉结间游动 妇女、女神、女王 还是在纠结 还是在思索 ...

  • 明天你变成女王,小雨变成中雨,记得带伞

    晚上好哇,今天还是女神的你身份明天就要变了。毕竟明天是女王节啊,我们家的女王当然要出场啦。女神加女王结合起来就是一...

  • 女王节

    额……去年还是女神,今年就变成了女王,呵呵呵呵。 女神偏冷傲,而女王呢? 总感觉就是那种类似灭绝师太的强人角色。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神与女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qx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