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是个难得的大晴天,一家老小选了就近的义乌佛堂古街逛逛。据说没有被完全开发,所以出发前没有任何期待。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达古镇入口。
入口处驾着好多处高脚架。街道两旁,木雕画廊、鳞次栉比。
有很多商店没有开门,红色的对联很是喜气。
横向延伸的巷子宁静悠长,等待你探索的步伐。条条巷弄窄而弯曲地连接着直街、东街与西街,据说古时如此布局便于人货分流、搬运、疏散和来往方便。果真不愧体现了义乌人的生意头脑。
被古街酒吧墙上的留言感动到了。
~余生我们一起走吧。用牛皮纸写的情书都给你 记忆里满天星空的黑夜给你 三月新开的花蕾给你 掌纹的棱刻温度给你 并排的靠窗位置给你 最大的草莓给你 柔软的肩膀给你 跳动的心脏给你 吻给你 巧克力般浓烈的爱给你 白米粥般平淡的细水长流也给你 余生的每一时刻都给你 ~
佛堂古街清朝民国时,这里是茶馆、酒肆的集中地。这些茶馆酒肆尽是二层木结构的店面屋,二楼倚街的一排小阳台,宽五十厘米,整齐而又古色古香。都装有高约五十厘米的木雕花板,或用圆车木拼装成的“美人靠”。构成了一条格外幽雅别致的佛堂古街所独有的街巷风景线。走到此处,见物思景,仿佛耳旁听到当年从美人靠内传出悠扬的琴声,婉转动听令人心醉。
主街上旗帜飘扬,给黑灰白的主色调增添色彩。放眼望去,整条古街仍保留着当年楼下是店面,楼上为住宅的格局,旧旧的木排门、矮柜台随处可见,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沿着鹅软石路一直往前漫步
就看到一堆儿时记忆中的糕点
麻饼,芙蓉糕,糖饼……
建于1954年的新华剧院,上面的雕塑,那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刚刚推出的片头图案“工农兵”。佛堂人将它绘上了墙头。
剧院内摆放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常见的四方桌椅。周围展示着佛堂的新颜旧貌。
光线就像留声机,刻录着时光
人群变得熙熙攘攘起来
人类真是聪明,这么简单的机器就可以分分种压榨出美味的甘蔗汁。想起海口火山公园里展示的古代的压榨甘蔗的机器,上图给大家看看。
简单的介绍一下榨蔗器:火山人自古以来就知道用榨蔗器土法制糖。火山地区的土壤非常适合甘蔗的种植,加工出来的蔗糖品质好,再加上当地有制作糕点的传统,古时火山地区蔗糖加工业相当发达,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小糖寮。榨蔗石器主要由两个石碾与一根超大硬木组成,石碾重量约为800—1000斤,上面装上木齿轮,中间装木轴,把拱型的荔枝木安在其中的一个轴上作为动力杆,两个石碾并列,甘蔗放在两个石碾中间,通过黄牛拉动力杆,带动两个石碾转动,从而挤出甘蔗汁。然后把甘蔗倒在专门的锅里用猛火煮5个小时,水分蒸干后自成赤糖,过去人们吃糖就是这么炼出来的。好有智慧吧!
樊登读书会都走进了佛堂。
上了锁的“正在营业中”
这是古街中最有色彩的一面墙
小广场上老人们在悠闲的晒着太阳
悠长的金宅弄……
一家老小都上场,制作豆腐皮包
古法熬梨膏
诱人的焦糖色
乡土气息浓厚的古法梨膏
白墙黑瓦,继承了徽派民居的马头高墙的特点
古街里的房子大部分是清朝和民国初期所建,如今的古镇虽已落寞,而你仍可在古镇民居那些琳琅满目的牛腿、窗棂、砖雕石刻上一窥它当年昌盛的痕迹。
走到古街主街尽头,是四条横街的西头是四五百米长石砌堤岸,一列的江边码头,据说最繁盛时足有16处。各处码头串过西街,抵达直街,把上岸货物运送到西街直街各家店铺。
佛堂古街老人们晒着太阳,下着围棋。下棋的和围观的都自得其乐。
佛堂古街古树郁郁葱葱,见证着古码头“鸡毛换糖”的繁华。
佛堂古街生生不息的义乌江。建国前,义乌江是义乌东、西、南各乡的水运要道。上溯可达东阳的巍山,下行可达金华、兰溪、杭州、衢县、常山,直至安徽屯溪。可通竹筏和3至5吨的木帆船。佛堂镇是当时主要的水运码头,因而带来了航运业、商业、服务业的繁荣。眼前不禁浮现出“船只泊岸如蚁附”的繁华景象。
正在修整中的古街
枯藤圈圈缠绕,诉说着岁月故事。
走到副街,街头巷尾完全没有什么商业意味,巷弄深处的当地人淳朴的生活,真是别处难得一见的景象。
新生的永在古老中获取能量。愿如此这般的历史载体都鲜活真实的得以保存和维护。
2018.2.18 浙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