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洋公子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缺爱的孩子这一生过的有多苦读完了《一个人的朝圣》,我内心最深的感触是主人公哈罗德这一生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过的很痛苦。
他是个缺色彩的人。别人都有有趣的故事可说,有有趣的问题可问。他不爱发问,生怕冒犯他人。
他每天都系领带,有时也会纳闷自己是不是太执着于一套甚至不知道是否仍然存在的规则。
他的母亲,是个不负责任、不适合当母亲的女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弃他而去了。从此再无联系。
而他的父亲,受战争影响,性格变得怪异。每天只知道在家喝酒、摔酒瓶、约各种女人回家做爱。
小时候的哈罗德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离去,父亲的种种荒诞行为。
为了能安身立命,他学会了一套生存法则。
就是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
他也和邻居的孩子玩,至少是站在边上看着他们玩。
读书时,他努力融入背景,成为别人眼中不起眼的笨小孩。
尽管他已经低到了尘埃里,他十六岁时还是被父亲撵出了家门。而他,只有一件军大衣和一张汽车票。
从未感受过家庭温暖的他开始了孤身一人闯天下的生活。
直到遇到莫琳,缘定一生。酿酒厂把这对新婚夫妻带到了金斯布里奇。
他的工作是销售代表,一做就是四五十年。勤恳谦逊,独善其身,从来没有盘算过升职加薪,独占鳌头。
他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连告别会都没有举行。
他跟莫琳育有一子,叫戴维。但是哈罗德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相处。
所以,一直以来戴维跟他的关系都非常紧张,戴维会顶撞他。
莫琳视戴维为自己的生命。她爱戴维爱到骨子里。
一次,去海边游玩,戴维差点溺水。莫琳与哈罗德站在岸边看到了戴维有些异样,莫琳让哈罗德赶紧去救戴维。
哈罗德却蹲下来解鞋带,他的这一举动激怒了莫琳。
好在有个潜水员救出了戴维,但哈罗德在关键时刻解鞋带的举动却彻底伤害了莫琳。她认为哈罗德不够爱自己的孩子,不顾孩子的死活。
事后,哈罗德也在纳闷自己当时为什么不是直接扎进水里而是蹲下来解鞋带。
长大以后的戴维,考进了剑桥大学。成为了莫琳和哈罗德的骄傲。
然而,戴维大学毕业后,却抑郁了。变得枯瘦如柴,每天靠酒精、药物入睡。
他作为父亲,不敢靠近戴维半步,更不能解除戴维心目中的困惑。
直到戴维自杀。
莫琳伤心欲绝,同时对哈罗德也失望透顶。她觉得哈罗德不是一个好父亲。
莫琳搬出了卧室,跟哈罗德成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你陌生人。
她宁愿去戴维的房间,假装戴维还在,跟戴维聊天,也不愿意跟哈罗德说一句话。
哈罗德承受着中年丧子之痛加上莫琳对她的冷暴力,他喝醉了酒,跑去公司老板的房间,砸碎了老板的心爱之物。
是财务奎妮替他顶了雷。怒不可遏的老板纳比尔把奎妮开除了。
奎妮就这样离开了,没来得及跟哈罗德说声再见。
哈罗德从那以后戒了酒,却始终在想他唯一的好朋友奎妮到底在哪里。
直到有一天,哈罗德收到奎妮的来信。信中说自己将不久于人事,跟他做个道别。
这封信让哈罗德开始回忆他跟奎妮的相识以及在一起工作的点点滴滴。
他写了封回信,想寄给奎妮。但是又觉得只是回一封信太没有诚意了。
就这样边思索边走近一个又一个的邮筒。在一个加油站遇见了一个女孩,打开了他的思路。
他要步行去奎妮住的医院,尽管这有600多公里。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奎妮延长生命。
没有任何准备的哈罗德就这样上路了。他甚至没有下定决心,就这样边走边思考自己的人生。
他思考才发现,步行去看奎妮居然是他这辈子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
这才应该是他发自内心最想做的事。做这件事他找到了自己。
因为他的决定,莫琳从最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担心、感动,最后变成了对哈罗德有点崇拜。
最后,哈罗德平安抵达奎妮住的医院。见到了重病的故人。
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有默默地陪伴。奎妮还是走了,哈罗德很难过。
莫琳赶来与哈罗德一起面对。她跟哈罗德终于重归于好。
她感觉哈罗德又变回了曾经第一次遇见时的那个模样。
哈罗德受童年的影响,一辈子活的都不快乐,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他的同事关系一般,家庭关系糟糕,夫妻关系更糟糕。
这些都是他童年的内在心里模式的投影。他一辈子都没有摆脱掉。
经过这次徒步,他做了他这辈子最不可能做的事,证明了他自己,也找到了他自己。
哈罗德是幸运的,他在暮年终于做了一回自己。
他又是不幸的,他这一生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蒙了一层灰色。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童年,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