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呢?
我想大概是她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吧。
今天一早接到老妈打电话,说要过来给我们包一锅包子,大热天里,她自己过来到楼下买肉,面粉,发面,剁馅,结果我家的酵母还失效了,面没发起来,中途下去买酵母重新发了一锅面。
断断续续的听她念叨着一些家务事,我感到我的心平静而包容,很能够理解她的感受,也尝试去开导她。回想十年前的自己,那时是真不愿意听父母的唠叨,总觉得他们的话都是多余,总是想反抗。
昨天老爸发微信说“捡”了一双房客不要的新鞋,他穿有点小了,小池能穿的话就寄给我。
其实我知道,一般搬家不要的鞋,也不会好到哪去,但我还是说,好啊,寄过来吧,给他穿。因为我知道父亲一生节俭,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能够让他开心,我也会开心。
今天是大宝正式上学的第2天,加上报道的那天,一共3个早晨,第一天起床就气鼓鼓的,没吃早餐就摔门而去。
周一临睡前,想起晚上因为老公答应8点半之前回来陪他跑步但爽约,他闷闷不乐的样子,我想大宝内心应该还是希望我们陪他的,第二天早上我特意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收拾妥当后叫他起床,告诉他我刚好要下楼买菜,要不要陪他一起去吃个肠粉,他刚开始没答应,缓冲了十来分钟之后,又自己起身说好吧。
于是一起下楼,我说:你想吃什么呢?很不耐烦的回我:“我说了我不想吃肠粉,你还问!“ 我发誓我在楼下并没有提肠粉二字,停顿了几秒,我耐着性子说:你想去哪吃呀,我陪你去。
后来去面包店买了面包和酸奶,我说那我陪你走到学校吧,他说好。于是母子二人相伴而行,知道他还有起床气,我管住自己一句话也没说,直到校门口跟他说再见。
周二晚上睡前,跟大宝说,我今天早上新学了一个早餐,逗逗还挺喜欢吃的,你明天要不要试试,他说我看下,我把美团买菜上收藏的菜谱找出来给他看,他说好。
于是今早我6:20开始,煮粥,摊煎饼,切水果,知道他喜欢吃火腿肠,特意切了一根加进煎饼里。应该是出于对新品的期待,起床气减弱了,吃了3/4块饼,水果和粥都没动。

一边做早餐,我一边在听育儿的音频,同时反思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和起床气满满的儿子对话时,我感觉自己变得好卑微,却又是心甘情愿的卑微。
我想我母亲应该也是和我当时的心情一样吧。
每每被我那初入青春期的大儿子怼的时候,我都会想,当年我不听话,气我父母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应该是和我此刻一样的难受吧。
其实为人父母图什么呢?
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女生活的更好,健康,幸福,快乐,而已。父母如是,我们也是。
想起上次去清远旅行回来的车上,同儿子讲起我和他爸小时候的事情,我说,我和你爸爸都是17岁离开父母来到深圳,从来没有依靠过父母,结婚前努力工作,要供妹妹读书,结婚后供房供车,养爷爷奶奶,你和弟弟,不知道你有没想过,等你弟成年的时候,你爸55岁,我也50了,你爷爷走的时候是72岁,其实我们并没有多久是可以为我们自己而活的。
我以前一直以为,像我公公这么注重养生的人,活到88,99应该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死亡不会以这些做为考量,公公的离世,让我意识到人一生真的很短暂,而且真正为自己活的时间,其实少的可怜。
一直喜欢读连岳的文,后来得知他是丁克,我还特意去搜了他对这方面的看法,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只要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成年后离开父母追逐自己的梦想才正常,才会知道丁克其实是个蛮不错的选项:你既不要为培养孩子付出高昂的成本,也有更多时间享受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很难理解丁克,现在越养孩子我越能够理解了。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太糟糕吧,我时常觉得,在育儿这条路上,好像父母无论做的再好都不够。
所以我想,将来如果我的孩子告诉我他不想结婚,或者不想生孩子,我都能够欣然接纳,绝对不催婚催生。如果他们能够把有限的生命更多的去追逐自己的价值,我为他们而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