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甜所以很多人喜欢糖,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它出现在各种美味中,面包、饼干、奶茶、咖啡,甚至我们吃的饭菜,它也在里面充当一个调味剂。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现在各大超市或者小商店里,都把各式各样的糖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就是为了吸引小朋友去买。其实不光是孩子喜欢吃糖,大人们也喜欢吃糖,否则也不会出现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这些。
有多少人因为小时候喜欢吃糖,长大后长蛀牙了。大家都知道吃糖不好,但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去购买呢? 人类学家茜德尼·明茨对糖的评价是:“近似刀枪不入,免疫道德攻击”。
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糖的书,叫《不吃糖的理由》,是由美国营养圈内著名的科普记者加里·陶布斯所著,因讨论饮食和健康的畅销书《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而世界闻名,为读者带来了健康的生活和减少的腰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痛风让我们精疲力尽而又无计可施,加里·陶布斯认为这些现代文明带来的慢性病和“糖”脱不了干系。作者带着调查记者的责任感,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千丝万缕的信息中找出一些线索,为我们揭示了关于糖的真相。
一、嗜糖的本能
嗜糖,像是刻在我们脑中的信条。从诞生之日起,孩子们对它一见钟情。人类为何会进化出嗜糖的本能。舌头、上颚和食道内都有甜味接收器,哪怕只有一点点的甜味,也能被接收器准确捕捉,送往大脑的边缘区域。
营养学家的解释是:自然界中的甜味,不是来自母乳就是来自水果,所以,从以众多食物中快速、准确地识别甜味,并排除可能是有毒的苦味,是一种进化上的优势。
二、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18世纪60年代以前,糖只存在于富人的世界里,18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瓦特的蒸汽机掀起的工业革命,就像改变其他工业,也彻底地改变了制糖业。糖也变的便宜起来,人人都可承担的起,它的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放糖的热饮和烘焙糕点随处可见。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以糖为主要原料的行业涌现出来,他们开始制造、分销、然后不遗余力的宣传他们所制成的以糖为主的食品,让它们融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饮食习惯。
三、持续发放的红包(糖衣炮弹)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糖的依赖也就越来就大,市场上以糖为原料的食品也越来越多元化。很多人喜欢暴饮暴食并且不喜欢运动,胖子变的越来越多。
德国糖尿病专家卡尔·冯·诺登说:“摄取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就会积累脂肪,若这一过程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肥胖。”糖尿病是对肥胖的惩罚,越胖的人越危险,肥胖还会导致心脏病等一系列其他问题。
四、应该吃多少糖 吃多少糖才算少?谁也不知道。
传统的答案是:应该是适量,不要吃太多。现在很多人也都注重养生,但是在生活也不可能一点糖也不吃,应为不带糖的食物真的是太少了。
糖,多少才算少?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判断,就像我们自行决定我们应该和几瓶酒、吸几根烟、喝几杯咖啡一样。戒糖与戒烟一样,需要经历长期而艰苦的挣扎。
《不吃糖的理由》这是一本关于糖的科普书、故事书和历史书,作者以严谨的科学资料为基础,为我们讲述了人们生产糖、食用糖的历史,以及依赖糖以后所产生的种种后果。糖是美味的东西,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甜蜜,同时它也是致命的东西,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