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丝绸水平在汉代就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单)衣,就反映了这个现实。这件素纱襌衣据考是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的衣物,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故名素纱襌衣。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以折叠起来装到一个火柴盒里,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咏诵这诗句,以为诗中那飘渺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缭绫的描写不过是诗人的艺术夸张。直至闻名于世的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墓中大量丝织品,特别是素纱襌衣的出土,证实了诗人的描写并非凭想象夸张而作,而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
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更是反映了真丝地毯的盛况: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忧国忧民的白居易知道真丝地毯的珍贵和不易,是自古以来的奢侈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