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我感到自己的职业生涯遇到了瓶颈,自己从事的是文职工作,又年近35岁,新晋的95后都已经是办公室主任了,职业焦虑、中年危机扑面而来。
单位加薪也会考虑学历,虽然已经在2018年底自考完本科,但觉得没有学位证有些遗憾,就决定试一下学位英语。
当时碰巧一个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推荐了一个英语课程,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上了几节课,感觉挺不错的,就安下心来报了一个培训班。
说真的,对于一个从小学的是哑巴英语、又已经十几年没有碰过书本的人来说,重新拿起英语书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总担心自己花费了时间和金钱,却没有任何收获。
考试之前,与老师测评了一下,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太多,也就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左右的水平,老师说考试时小心一些应该没有问题,自己心中却是有些忐忑。毕竟人在职场,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不会像学生时代那样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
考试时时间分配不好,出了考场还在担心没有检查。没想到去年12月查成绩却发现自己考过了。感觉没有浪费时间和金钱,也感谢自己一直坚持了下来。
这个月课程结束,回顾起这几个月来变化,觉得自己有以下几个收获:
第一是让我知道学习一门外语的正确方式。我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英语,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楚。所以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东西,像浊化、连读、弱化、爆破、失音、节奏等规则,我还是第一次听,之前一直以为是自己的语气很正确。
第二是任何一种技能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都特别强调,上完课后,最少需要30分钟的相关练习时间。在写作业时,如何用第二种语言将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需要有技巧的积累词汇量、充分了解各种语法的运用和知道它与母语表达的区别。
第三是扩大了我的知识边界。我越发觉得,学习一种新的东西,必然是要系统地学习与其相关的事物。像学习一门新的外语,意味着在学习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思维方式,这可以让我们跳脱出母语思维的局限,用更广阔的眼光来看世界。
第四是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计划、家庭关系、传统文化、社交等的意义。例如,今年我的计划完成两个目标,但作业要求写五个目标,这让我重新考虑之前的计划是否完善。
当然,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思维依然停留在填鸭式学习的阶段。就是老师要求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思考。
二是自己学习的欲望不够强烈。不够努力、不肯花时间,没有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总想着坚持坚持就好,但一想到什么事情需要坚持,必定是持续不下去的。
三是缺少与人交流。课程包含了25节外教课,按照学习要求,应该是在课程学完后,也就是上个月就完成外教课,但我上外教课却和课程不同步,学习效果必然就打了折扣。
之前有朋友问我,学了那么久,我的英语水平也不见得提高了多少,花了一万多块值不值得。
我当时回答,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事情都只看结果,结果不好就认为不值得,但除去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有收获,而这个收获又能长久地带给你正向的影响,那么你之前的选择就是对的。
所以我认为,有时候过程和结果都不重要,有没有收获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想,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
文章作者简介:如是我行ya,85后职场人。人生在世,想要见见天地、见见众生、见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