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汪曾祺在一篇写父亲的文章中说:
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当时读到这些文字时,很有些羡慕汪曾祺有这么开明的一个老爸。反观自己与老爸的关系,用“不堪回首”来形容也不为过。
小时候,老爸对我们总有很多的要求,我们总做不到,加上老爸本身也有自己不少的人生烦恼,平时总不太有好脾气。况且,小时候贪玩、撒谎、学习差、不愿帮家里干活等等,哪一样又不是跟爸爸过不去似的!好在爸爸至多也就“咆哮”一阵,几乎没有打过我们。
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就开始发狠要学习了,和爸爸的期望走在了同一个方向上,且进步很大,从此以后,父子之间多少就有点成了“兄弟”,可以互相打趣、开开玩笑了。
现在看来,原来每一个老爸的“开明”也是有些条件的,否则,能不对孩子有些“要求”或“期望”吗?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不思进取、懒惰成性却一点也不着急吗?
再次找到汪曾祺的写父文,又读了一遍,果然是有条件的,那时的汪曾祺语文已学得很好了,数学也有六十分以上,书法绘画音乐都能两下子,已是有追求能追求的小青年了,即使有抽烟喝酒的习惯,也已无妨“多年父子成兄弟”了!况且,那时的抽烟喝酒,不正是男人体现自己已是男人的两个标志性动作,并不是什么“不良”习气。只是父亲给儿子“点烟”,儿子也敢接受,倒有些怪怪的。
再说,就拿贾政来说,若宝玉四书已学得不错了,琴棋书画骑射等都有两下子,即使有好吃口红喜欢扎在女人堆里的毛病,即使不爱功名,估计贾政也不会太苛责宝玉吧。
做父亲的,明知儿女不可能样样都按自己的要求来,退而求其次,要求儿女有一技傍身、可以安身立命,这样的要求并不算太高。
只是做儿女的,对父亲这种要求不易理解,父子关系就多了“怨怼”,少了相互理解和包容。
贾政在宝玉出家后,心里也是很痛很痛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没办法的事!好在人都有一套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贾政以贾敬那么努力修为都成不了佛,而宝玉竟然就成了佛,也算是家门莫大之幸来安慰自己和老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