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两位关系不错的同学交心,证实了一句话:毕业三年后会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
董,一个一直很腼腆的人,高中时期的小组长。
那时的他给我的感觉是不爱跟女生说话,喜欢跟着几个大佬朋友身边,丝毫察觉不到他的存在,可能是大佬们的优秀光芒遮盖了他的实力。高考失利经历了补考,考入了一本院校,跟他的一位老朋友在一起,相互照应还算不错。后来听说选择了考研,报考的985院校未能成功,几经调剂之后成功考到了一所211,在他看来已是莫大的幸运。谁知导师给力,有2个去清华学习的名额,很荣幸他成了其中之一,这诺大的馅饼真的砸在了他的头上,用他的话来说“真的是赚到了”。
今年得知他来京深造,约了几个好友一起为他接风。这算是第一跟他时隔多年的交心。他研究的是机器学习方向,他的滔滔不绝确实让我很吃惊:他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深究、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哪些合理但不可行、哪些可行但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嗨皮到晚上11点后,他又一股脑扎进了实验室,so,优秀的人是有原因的,光鲜亮丽的外表是要无数个熬夜奋战换来的。
这周去取电脑,有幸尝到了清华的饭菜,量大价廉,但是食堂的路途好遥远。骑着车在校院里穿梭,有种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感觉着自己的未来有无数的可能。这次的交谈感觉到他多了一丝迷茫,感觉自己学历不够高,知识存储不足,跟实验室的其他同学相比差距越拉越大。自己奋力追赶的却是别人的起点,在赶上起点时别人又上了新的台阶,永远无法超越。但是想想,为什么一定要超越别人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把他当成自己的目标一直鞭策着自己不是很好嘛。人最怕的是想奋斗却找不到方向,在这既有方向又有动力何乐不为。
最喜欢的是他说的要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而不是所有都会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郝姑娘,是我的大学舍友,一个很有干劲的姑娘。
在一家还算不错的外包公司,外派的公司有各大高校的同事,她是个爱唠嗑的性格,跟这么多精英在一起不好好谈谈不是她的性格。今年,她考取了计算机方面的中级证书,筹备着考研,带领着父母游玩,探索着自己的未来。
昨天跟她交谈了不少,现在的她有了维权意识,学会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会享受生活,对事情有了合理的规划,什么时间去哪里游玩,游玩坐什么交通,什么时候预订实惠,怎样玩开心又划算。周末去拓展自己的交际圈,用她的话说“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她对于职业的规划有着清晰的认识,要在哪里继续深造,去什么样的公司,需要哪些经验和证书,下班回家后进行提升。
以前的她是个大大咧咧的,今日开心今天就多干点,不开心什么也不干,窝着看电视,不管有什么任务都不行,铁打不动,更别说对于未来的规划,对于明天的计划都是随心而为。
令我惊讶的是她思维的变化,处事的态度,多了一些成熟跟大气,她择偶的标准也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需要一个值得我仰望的人,有自己的思维跟想法,不要随风而动,有思维的是潜力股未来有无数的可能,思维呆滞或者说没有思维的一眼可望到尽头。我可以跟你好好恋爱,但不适合了也要果断结束,不要受到传统思维的捆绑,这也是对两个人都好的结局。
看看他俩的成长,我不由感到惭愧。毕业两年,除了体重增加了10斤,头发长了又剪,干着一份还算能过得去的工作,没有多少成长的空间。总是在制定着计划,然后又一次一次的修改着,直到最后没有完成。在这期间,我也看到过很多网上的人称着自己有多么自律、多么精致,每个人身边也存在着看似自律和精致的人,但希望不只是朋友圈里看到的所谓的精致,而是从内心里散发的、由内而外的精致。
其实,最需要克服的是那个懒惰的自己。很喜欢董送我的一句话“你若芳芳,蝴蝶自来”,我希望能够克服那个懒惰的自己,多去拓展交际圈,多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发掘自己更有可能的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