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字楷书练习(第一天) - 简书 (jianshu.com)
硬笔字楷书练习(第十二天) - 简书 (jianshu.com)
人物小故事:
南朝宋虞龢《论书表》载:有一次,王羲之的好友谢安问王献之:“你的字比起你父亲王右军来怎么样?”王献之回答说:“本来就应该胜过他。”谢安笑着说:“众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的啊!”王献之反驳说:“世俗之人哪里会懂呢。”可见王献之性格豪爽,年轻气盛,充满自信。王献之立志超过父亲,在书法上锐意创新,最终他与父亲并称“二王”。
王献之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首先是承继了父风。他在父亲所书《乐毅论》的引导下,写出了有名的《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仿照楚辞形式而写的一篇赋,重在描写洛水之神宓妃动人美貌、缠绵悱恻的情思,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充满浪漫色彩。
《洛神赋》是王献之青少年时代的楷书代表作,原迹书在麻笺纸上,小楷,到宋代时残损散佚。南宋贾似道先得9行,后又得4行,共13行,刻在水苍色端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俗称“玉版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此帖书风与王羲之《乐毅论》一样,雍容和雅柔中寓刚,上溯锺繇,与《宣示表》一脉相承。王献之写小楷,笔势挺劲,点画清秀,横画左低右高,竖画或直或斜,撇画细而收敛,捺画最为舒展,钩画或藏锋或露锋;结字有疏有密,姿态亦正亦斜,字形忽大忽小,不求整齐,各具形态之美。与王羲之小楷相比较,王献之能够从遒劲端庄的楷式中跳出来,展现出斜侧取妍、秀逸潇洒的风姿,这是他的创新之处。
王献之不仅承继了父风,而且以极大的勇气和才智,冲出了父亲的藩篱,创造了开张超逸的“大令体”。从笔法上看,王羲之用笔“内撖”,即以藏锋为主,偶带露锋,笔意紧敛,给人以精气内含而又略带锋颖之感;而王献之则用“外拓”法,即以露锋为主,藏锋其次,笔意开张,给人以一气呵成、神采飞扬之美。从字体上看,王献之打破了楷书、草书的界限,创造了“行楷”“行草”两种新书体,后人称之为“破体”。从风格上看,王羲之书法似得道高人,不激不厉,悠然自得;王献之书法恰如英俊少年,血气方刚,豪迈恣肆。
唐代张怀瓘《书议》评说:王羲之坚持楷书、行书的要领,王献之掌握行书、草书的变化,父亲的字灵动和谐,儿子的字神奇俊爽,都是古今独特而绝妙的书法。这样的评价,道出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书体、风格上的不同。唐代李嗣真《书品后》“逸品五人”说,王献之草书,逸气”超过了他父亲王羲之。“逸气”,正是王献之书法的玄机所在。唐朝《〈述书赋〉语例字格》说:“纵任无方曰逸。”“逸”,就是豪迈纵放,超凡脱俗。唐代张怀瓘《书议》评价说,王献之的书法,既不是草书,也不是行书,既有行书的流利,又有草书的放纵。挺拔秀美,简洁超逸,像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显风流。王献之这种“非草非行”的“笔法体势”,徐浩《论书》命名为“破体”,窦泉《述书赋》称之为“创草破正”,即开创新的草体,破除正规的法则。王献之是魏晋趋新尚妍书风的受益者,又是魏晋风韵的创造者之一。他在东晋后期更开行草书法之门,是魏晋书法风格样式嬗变过程中推陈出新的成功典范。明代项穆《书法雅言・正奇篇》说,书法到了王献之手中,打开了“尚奇”的门径。在书法史上,他与乃父王羲之一直并称“二王”,对唐宋以来张旭、颜真卿、杨凝式、苏轼、赵孟频、董其昌等众多书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业一:
接下来一起看一下王献之的字吧~
复面帖 领军帖作业二:
分析下有两组左撇右直,和左直右撇的字:
左撇右直 左直右撇左撇右直的字,左边的撇是短撇,右边的竖一般都很长。
左直右撇的字,左边的竖线应该收缩,而右边的撇应该很长很舒展~~~
作业三:
下面的笔画,写十个百个,每写一个之前,至少思考一分钟,总结上一个写的好和不好的地方,作为下一个要注意的点。(有一定基础的可以直接练这些字,没问题的,注意观察结构)
之前咱们一起分析了很多偏旁了,我看剩下的偏旁分析方法都差不多,觉得大家都回来,我没必要再说了。直接写了,我觉得有必要的再说一下~~~
山字旁 虫字旁虫字旁可以根据你的习惯和理解写得窄一点,感觉这个人写带口的偏旁时候口都稍大。
又字旁 足字旁 食字旁 金字旁作业四:
惯例,思考今天练习的内容,怎么能写得比上面更好,或是写出自己的风格。当然,练好了再提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