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杜甫苍凉的秋风,威廉顽皮的大风

杜甫苍凉的秋风,威廉顽皮的大风

作者: 哈特花园Paul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10:10 被阅读0次
    杜甫苍凉的秋风,威廉顽皮的大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当时诗人生活在成都西郊,也就是现今杜甫草堂地址。成都的美,很多在杜甫的诗中有所体现,如成都的夜雨,如成都的花满溪,如成都花繁密到千朵万朵压枝低,如成都的开窗见西岭雪山。成都身逢乱世,民不聊生,如父母为了孩子活下去,一反男尊女卑,反而想着,生女由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如人们生活实在太惨,都应景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便是创作于民不聊生期间,在怒号的秋风下,邻里不是相互帮忙,而是抢着彼此仅剩的物资;本应温馨的家中,留下的只有冰冷如铁的被子,屋中还漏着雨。这种情况下,杜甫呼喊了如何让所有人都有房子住。

          因为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我脑中时常回想,当自己过得不好,却依旧牵挂着广大众生是何种体验。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每每读了,都为作者普世的精神打动。

          诗人杜甫的诗几乎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诗中的意境与普世情怀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华人的心中。这也许孕育了之后的侠客精神,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侠之大者,来保护好芸芸众生;也孕育了我们勤劳,因为生活的动乱,可能没准我们会遇到,只能未雨绸缪。

          就在前天,偶然阅读英国文学,一首诗,名为《The wind in a frolic》(嬉戏的风)的吸引了我。我特别喜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的场景萦绕在我心中,当我读到一首英国诗歌,其中描绘的场景与《茅屋》中的几乎一模一样时,可以想象我心中的欣喜,以及心底最柔软的一角被触动后的激动。因为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我有了了解外文诗歌的动力。

          仔细阅读英国诗歌后,诗中的确也出现了飞奔追逐的大风,被掀翻的屋顶与其他设施,被催走财物后惊慌失措的老人,被刮得飒飒作响的树木,看到有水果摊翻后出来抢食物的孩童........这些场景,都出现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度,我在想这首诗是否灵感来源于杜甫的诗,被改编成了英文版本。

          二读这首英文诗,我有了不同的感受。诗中出现了更多的人物、动物、植物,他们有不同的风景,一种活泼与欢快的气息扑面而来。如大风本身,被拟人化成一个顽皮的孩子,它从梦中醒来后想找找一天要做的事情,于是有了解下来的闹剧;对吃吃喝喝充满兴趣的街边小孩们,毫无恶意却充满激动地盯着遗落的苹果;马儿没见过这么大的风,使劲办法抓地,却被吹的来回直晃,样子滑稽得很;还有被吹走假发的医生,平时衣冠楚楚的绅士,大风下都失掉了风度;还有如口哨般嘹亮的芦苇。

          英文诗歌《嬉戏的风》与中文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生于同样的天气,都是刮起大风时,情景却决然不同。而两位作者,都是深处其中的人,英文诗歌中的作者,相信每个人都能好起来,面对大风,只是一时的惊慌,无其他伤害,他本人写出来也是充满旁观者的乐观打趣。中文作者则是大家的苦难,想着自己能成为大树,保护好身边的人。

          这其中,是否是有中外文化差异,一方鼓励每个人成为大树,这样不受欺凌,也可以保护他人?而另一方,鼓励建立起保护小草的文化制度,让再微小、脆弱的个体,也能受到保护?时至今日,鼓励每个人强大、成为大树的一方,很多人只能违背内心去成为社会认为强大的样子,各类少数群体更多被鼓励不要发声;另一方,鼓励建立即便小草,也能得到保护的制度一方,能够积极面对生活,每个个体,都被尊重。

          两首诗歌,同样蕴含着其作者的人文精神,也折射出一点点文化背景。有可能是我过度解读,从两首诗说出这么多,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苍凉的秋风,威廉顽皮的大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mo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