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回顾我的阅读历史 ,发现自己的阅读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自己也在不断成长,甚是欣慰。
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希望有所裨益。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看到图、看见字就感兴趣,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
小时候不太识字,就看连环画,走亲访友的时候总是不忘问:你家有连环画吗?你家有课外书吗?小学、初中阶段条件比较艰苦,很少有课外书,偶尔获得一本课外书就视若珍宝。
记得五年级,我读过一本郑渊洁的童话《皮皮鲁》,到现在都印象深刻。现在,看到郑渊洁、皮皮鲁这几个字还听亲切。特别记得那时候的阅读感受——如食柑饴。
二,有声广播促阅读
我大约是5岁开始听书(听收音机),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有声书大大拓展了我的阅读面。
我听过很多经典的评书《隋唐演义》、《百年风云》、《三侠五义》、《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等。
我还收听到最新的作家、作品,如《人生》、《穆斯林的葬礼》、《玉观音》、《昆仑殇》、《藏地密码》等。
现在,我还在喜马拉雅听书、同时也是樊登读书会VIP,每年听书100本以上。
听的书籍和实体的书籍互为补充,极大地拓展了我的阅读面与阅读量。
三,读舒适圈以外的书
舒适圈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非常熟悉,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做好。
拿我为例,以前主要是读文学方面的书籍 ,没有什么难度,很享受 ,文学就是我的舒适圈。
2017年2月加入熊猫书院,近一年的时间读了40本书。后来,参加优势计划,六个月读了28本书。当然这类的图书是别人写的读书拆解,精简的讲解书的精华,就这样对我的认知来讲也是极大的冲击。
因为它里面的题材多样,完全超越了我的阅读的范畴与能力。这些书籍,包括心灵的、哲学、管理学、沟通、创业、财务、美学、人际交往等等,几乎没有一本是我接触过的。一开始读起来觉得特别难,后来不断阅读,而且进行拓展阅读等,慢慢也接受住了。这些书对于我后面的成长益处颇多。
所以,读舒适圈以外的书,能拓展认知,提升能力。读舒适圈以外的书,是阅读的一个飞跃。
四 ,输出倒逼输入
阅读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够输出才是阅读的更高水平 。
2018年因为参加时间管理学习,报名了一100天的阅读打卡活动,总共阅读五本书,每天的打卡,输出读后感。为了有效输出,我认真阅读,坚持每天分享打卡,从而开启了我的阅读输出之路。
同年,我还参加的阅读奖励金计划(就是读书完成任务输出,退回购书的钱)。我完成了毕淑敏的一套书(三本)以及另外稻盛和夫的《思维模式》阅读输出。主要是写读后感,写完先是群里分享,后来整理表布在一个公共的写作平台。
2020年我参加一个读书会 ——一个月阅读四本书,要求画出思维导图,还要就学习阅读的内容进行语音分享 ,一周一次,很难,也收获很多。
正是通过倒逼自己的输出,才实现阅读进一步提升。因为,阅读输出才会提高阅读的质量,使得阅读的层次也不断的提升 。
总之,阅读是一个终身的旅程 。
因为每一本书都会带来一个崭新的世界 ,通过阅读,它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并且塑造我们。让我们坚持阅读,不断提升阅读的层次水平,与我们家人 、我们的孩子,一起共创书香门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