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
【读书笔记】沟通的艺术— 爱自己并非一句空话

【读书笔记】沟通的艺术— 爱自己并非一句空话

作者: 蕾丝哥 | 来源:发表于2016-10-07 19:54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刘瑜有篇名文叫《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每当我遭遇情绪低谷时总会拿来读读。文章里充满了让我这类话语少、神经细、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焦虑且常感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年轻人感同身受的话语,也提供了获取快乐的「药方」,即返回自己的内心,学会与自己相处。

    的确,「独处」是审视真实自我的必要途径,是令人厌烦的日常生活中最有效的「调剂品」,但倘若「独处」的时间超过临界点,带来的愉悦或许将变为痛苦。离群索居和自我隔绝带来的孤独将侵蚀生的意志,坚持的代价或许是开悟,或许是疯狂。

    特立独行、独善其身需要勇气和天赋,很遗憾,这两者我都没有。所以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凡夫俗子,在善待自己的同时,我们仍需要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来丰厚自己的幸福感。

    如何建立联系?「沟通」自然是最重要的方法。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这本书从沟通的本质、影响沟通的要素、如何有效的沟通等方面对「沟通」这一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的行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一本深入浅出的通俗心理学著作,书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实用的方法,将陆续与诸位一切分享。

    以下是第一部分——学会爱自己并非一句空话

    书中第二章以布兰登在《爱情心理学》中那段著名的「如果我们不爱自己,我们就无法爱别人,如果我们不爱自己,我们也就不可能相信别人会爱我们。也就是说我们几乎不可能去接受爱,也无法得到爱......」为楔子,引入了对于自我认知与沟通之间的关系的讨论。

    为什么我们总说只有学会爱自己,才具备了爱与被爱的能力呢?

    最基本的原因在于较高的自我认知(即高自尊)会为沟通带来正向的预期,进而增加沟通成功的机会,沟通成功是两人建立联系,进而具备了发生爱情的前提。

    众所周知,人的自我概念中很大的比重来源于他人的信息反馈,在这其中家人、朋友扮演着「重要他人」的角色。从出生到青春期阶段在这两种关系上出现的任何差错都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关于这一点,很多人有着深切的感悟。《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就很详细的谈了青少年时的经历对人的影响,每次读起来都让我脊背发凉。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曾经无比憧憬那种不受外界打扰的一个人的自在生活,但事实是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永远无法脱离关系孤独的生存。除了保持与外界的良性沟通,与人为善,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这并非是在宣扬一种取悦他人的生活方式,因为行为目的的指向终究是自己。

    只是,大多数人到30岁后的自我概念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或许做事的方法会改变,但一个人在30岁那年已经完成了本质的「定型」。即便如此,书中仍给出了一些改变自我概念的方法,包括:拥有真实的自我感、拥有切合实际的期待、拥有改变的意愿、拥有改变的技巧。

    既然自我概念与他人评价密切相关,那么改变与他人的沟通方式自然也是创造我们想要的自我的方式。书中提出的策略是进行认同管理。通俗来说,就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书中有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脸作为表演曲目和角色分配,一个令人满意的沟通者,其实是懂得选择最适当的面貌来应对的人。」无论是为了开始经营关系,获得别人的顺从,还是保住别人的颜面,我们都要通过建构他人对自己的多元化认同而达成。

    那么如何管理认同呢?书中列出了三点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沟通者进行印象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举止、外貌和配备。第一印象是多么重要啊!

    此时我们不妨把话题转到「学会爱自己」,于是正确的生活逻辑就变成了这样:

    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够具备爱别人以及被别人爱的可能。

    如何爱自己?需要正向的自我概念,建构自我认同。这个正向的自我概念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部分正是通过与他人的相处,从他人的评价中而来,一部分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形成,但前者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因而,为了形成正向的自我概念,我们需要通过认同管理在于他人的相处中创造正向的自我概念。

    因此,学会通过与他人进行良性沟通互动形成正向的自我概念,达成自我认同是我们爱自己的方式,我们学会了爱自己,自然就会爱别人,以及被爱。

    简言之,沟通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沟通的艺术— 爱自己并非一句空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ny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