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逢春节前夕,父亲就书写对联。晾干了,然后和弟弟以及父亲一起张贴对联。
农村的院落里各种门户很多,要写很多副对联,连厕所也不例外。不像现在的楼房,只有门口一副对联就够了。
岁月流逝,许多往事都已经模糊在记忆中了,唯有父亲用毛笔书写的对联和他书写对联时的身影依旧留在脑海里。
那些对联都是用毛笔写就,红纸黑字,分外精神。
于是我也开始用毛笔练习书法,学习写毛笔字。
但是无论怎样写,这毛笔就是不听话,写出来的字始终不如我意。
那时候爷爷奶奶还活着,我开始看各种字帖,各种教导写书法的文章。‘
我曾经在家里的大院子里水泥板上用毛笔蘸着水练写毛笔字。
这让我悬肘悬腕写字都没有问题了,写的大字能够看起来比较挺拔一些,不那么软弱无力。
但是,由于不善于学习,不总结经验,不持之以恒,所以书法没有进步。
有一次看到电视上报道了一个小姑娘写书法特别好,介绍了她的经验之一就是留心马路两边的各种商店的名人题字、名家书写的匾额。
这个经验提醒了我,我开始留心所能见到的各种匾额,商家门头上的店面名称,只要是用毛笔写就的,就认真仔细观察,分析。
不知不觉过去了多少年,我依旧保持着这个习惯。
这个习惯让我开始眼高手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真正走进书法的殿堂,我认为是在参加席殊的硬笔字培训后,指导老师夏新春先生给我指出了的这条路。
我给他寄了我认为写的硬笔书法,他看了后回信说我的字还不是书法,只是普通硬笔字。
要想练成书法,还有十年八年的路要走。
后来还和夏老师通信,他对我各种鼓励,还推荐我练习王羲之的书法《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说我的书风秀美,不适合练习颜真卿的《多宝塔》之类的书法。
那一年我22岁,还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总想着马上练成书法,出去展示。三分钟的热度一过,书法还是没有长进,放下了一段时间。
因为工作不稳定,所以不能持之以恒的练习书法。这个理由很牵强,也是直到现在才有点进步的原因。
总之在夏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考虑书风的问题。开始钻研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圣教序,也订阅了江西省的《硬笔书法通讯》这个杂志。还购买了《中国钢笔书法》以及其他书法杂志。
阅读这些专业书籍,我的书法开始有了进步。
还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大专文凭。
但是,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硬邦邦的临帖、摹帖练习,字形结构都不过关,是不会进步的。
虽然文化程度有了提高,对书法的领悟有了新的体会,但是正如登山一样,书法这座山实在太高,高入云端,我感到难度越来越大,眼越来越高,手却越来越低。
只要有机会,能够去看书法国画展览,我就尽量去参加,去观赏。
眼界开阔了,心中有数了,距离夏新春老师和我通信的第一次时间真的过去了十多年。
于是痛下决心,买了许多的临写摹写的字帖去练习,去实践。
实践出真知。
又拜访了许多的书法爱好者,和他们交流。
这样,对书法的领悟又才提高了一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都要搞清楚,弄个明白。在书法的道路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所以我认为,只有对书法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健笔凌云意纵横的目的和效果。
多买字帖,多看字帖,见多识广,才能精益求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