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是比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因为我觉得更新是进步的一种体现,比如那些科技产品的更新,往往能让我喜爱的“玩味”变得更浓烈。四年前我常常关注VR的更新,两年前我常常关注游戏机的更新,直到目前我还在关注无人机的更新(现在已经能使用头戴显示器操作摇杆控制了);在比如一些商业模式的更新,2004年的跑腿模式、后来的微商模式以及趁着新冠疫情彻底壮大的团购模式......新鲜事物给我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但是生活,并不完全是“一往直前”,被资本牵着鼻子走久了,总有囊中羞涩,想回头望望的时候,正是如此,才在百般折腾后突然发现,那些身后的种种景色,才更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
我不喜欢点外卖,至于原因,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觉得外卖这个产业对于社会来说就像是雾霾一样,挡住了许多人间烟火。记得小时候被父母领着一起去菜市场,虽然对大人来说这只是简单的柴米油盐琐碎事,但对孩子,这与出去逛街游玩无异。回想起来,这难道不是温馨的亲子时光?不是享受生活乐趣,融入社会集体的一个途径?我至今还保留去菜场买菜,回家自己做饭的习惯。然而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发现,现在的菜市场已经没有曾经的熙熙攘攘,而且顾客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寥寥无几,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想必菜市场迟早也会迈入关门大吉的行列。
我不喜欢外卖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外卖员,他们真的很不好,飞得太低了。我所居住的小区采用人车分流模式,当初选择于此的目的,一是为了安静,避免在半夜听到汽车带来的噪音,二是为了在饭后散步以及溜娃的时候能够更安全。原以为计划周全,没想到漏了一个因素,那就是外卖员。小区里没有汽车的同时也让外卖员们没了障碍,导致他们的车速变得更快,驾驶风格变得更加随心所欲。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就在上周,小区里的一位老人被外卖车辆撞倒,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物业因此发出声明,严禁外卖车辆进入小区,但是这又触动了那些常点外卖的业主利益,于是关于这条声明,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然,非法改装车辆、超速行驶、逆行等因素都是破坏外卖员形象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真正值得厌恶的应该是外卖平台的制度,外卖员也是打工人,也要挣钱养家,在不超速必超时,一超时必扣钱的情况下,谁又能做到老老实实开车呢?有钱能使鬼推磨,利用苛刻的制度,让员工在违法的基础上去挣钱,这正是外卖平台们对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嘲讽与碾压。
如果可以,我真的想注销掉微信,并且把智能手机换了,换成一部翻盖的,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墨水屏移动电话,正所谓在数字化潮流中,向着极简主义出发。记得有一天和同事一起执行外勤任务,等回到派出所时食堂已经关门了,于是只能点开外卖软件,结果令人眼花缭乱的抢红包页面接连跳出,“满XX减XX”的字样,变戏法似的企图让屏幕前的我点开。好不容易选好菜品,结果结账时又蹦出建议开通会员的页面,我只是想轻松地吃顿饭,为什么要接连被心理诱惑与经济绑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7小时,日均3.8小时。除去睡眠的8小时,上网这件事,占据着人们近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手机吃饭、用手机乘车、用手机买票......这种“手机配万物”的现象,已经成了现代人的标配。与其说是智能手机服务社会,不如说是智能手机“支配”了人们的生活。休息日回复从工作群跳出的消息,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吗?刷一条没有营养的短视频,真的能给生活带来乐趣吗?玩一场被大数据匹配好对手的手游,真的能给自己带来欢乐吗?买一件被大数据推送,不知有用无用,甚至质量堪忧的商品,真的能满足生活需求吗?手游、短视频、以及那些仅仅五分钟长度的电影解说,都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破坏我们的思考力。
有一句话叫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对于科技赋予人们的多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去思考,去选择,到底哪种能让自己收益,到底哪种更适合自己。这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字焦虑、信息过载,多一些警惕和考虑,意识到购买某件商品或是打开某个软件的真正使用意图,才能更高效、更好的利用数字科技。
2023年8月21日,写于上海奉贤新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