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暑假,我参加的心护师培训,在这为期七天的培训中,让我收获了许多,让我接触了积极心理学,让我知道了“积极心理”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更为重要。
在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对我的影响有哪些呢?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心理和智力发育特点。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变化是永恒的。学生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正如有人所说,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他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以静态、更不能以眼前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以前误认为三岁,七岁就能决定人的一生,实际上是一种静态看人的观念,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预测其在事业中的成就,要真是那样的话,教师就不是一个教师,而成为一个预言家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就是孩子在三岁,七岁的时候,模仿能力最强,学习能力也最强,孩子要从小教育。
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就在去年新学期刚刚开学,就接到两个家长的电话,还有一个放学后找到我,都是因为孩子调皮的“无可救药”,拜托我对他们的孩子严加管教,是的,他们这几个孩子确实特别活泼,令人头疼。而我确实因为家长的话,差一点对他们定义“调皮的无可救药”。如果用积极心理看待他们,他们的“调皮”只是暂时的,他们的“调皮”说明他们更与众不同,更具有可塑性。当我用这样的眼光看他们时,就不断发现他们自身的闪光点,有礼貌,爱助人,不怕累,模仿性强。与他们的相处中,少对他们批评和处罚,时不时说说他们做出的努力,再加以鼓励,孩子已经不是家长心中那个“无可救药”的孩子,而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阳光的好少年。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的是我们家长和老师的思想和眼光。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
作为教师的我们,当我们在教学中遇见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是怕问出错,还是多问多请教呢?如何在事务繁忙的学校生活中让自己有机会学习呢?如何智慧的面对那些让人头疼的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呢?
就在去年期中考试中,我所教的语文学科平均分和同级的相比相差10分,看到这样的成绩,心里无比烦躁焦虑,这班的孩子们学习能力太差了,我教不好他们,我是不是要放弃?这种焦虑的情绪让我不断怀疑自己,心情极其低落,无心无力做出任何改变,就在快要崩溃的瞬间,猛然想到,自己能够用积极心理看待学生,为什么却不能用同样的积极心态看待自己呢?用积极的心态去感谢问题的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我向其他老师请教,从其他伙伴的分享中寻求方法,到了期末考试,看到孩子们的语文成绩有了一点点进步,庆幸自己因为积极心理的影响,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全然否定,也没有把孩子们的能力扼杀。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用积极的行动去解决,相信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将会充满激情和力量,我们将会更加快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