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感觉到,我就是那个站在阴影里,遥望光明的人。忽然就从每天给孩子阅读的书里,悟到了转机。
翻开《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本绘本,大猩猩孤单落寞的感觉,我很熟悉。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一遍、两遍、三遍,我也没觉得有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自己安静地打开来,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看书后的阅读引导。
童书创作者、出版人、儿童阅读推广人余治莹说:“不妨鼓励孩子们细心找找图画里的动物,通过这一游戏让他们明了:朋友是要去找寻的。而且,他们都在附近,就等你去发现。”
我很好奇为什么孩子会喜欢寻找书中隐藏着的动物的这个游戏,我自己也从头到尾翻了几遍,一个个去发现它们。
忍不住去想,朋友就在身边,大猩猩为什么不主动点去寻找新的朋友呢?包括咪咪来到它的身边,也是咪咪主动接近大猩猩。
我们作为局外人看得那么清楚,有时甚至替它难过和着急,可是为什么书里的大猩猩看不到?
那我们自己呢?做了家庭主妇之后,以前的朋友很少能再聊得来,身边又没有什么可交往的人,感觉路越走越窄。
忙的时候可以连轴转,忽然闲下来,一下子就不适应了,感觉特别的孤独和寂寞,心里有很多话,老公听得不耐烦之后,再无人可诉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38217/9294354f9c727f72.jpeg)
我们习惯于自己的生活,相同的思维模式,相似的生活场景日积月累。这些想法和行为习惯,除了让自己觉得舒适和安全外,有时候,它也在扮演牢笼的角色。
把我们圈在那个固定生活模式里不停地重复,如果不是遇到很大的变数或者痛苦,或是觉察,想要改变,很难破局,就像绘本里的大猩猩。
特别是长大之后,更加地封闭,更难和外界建立连接。其实,我们生活的圈子里、手机里那些影响我们的人和资源,更容易去寻找或者更容易连接上。
我们反而像大猩猩一样,每天就蹲在树下,等待别人也租友情和连接,为什么不自己走出去寻找,连接那些优质的人或资源,跟随他们去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还有对于身边的人来说,特别是最亲的家人,因为熟悉或者是太爱了,有时候说话什么的也不会客气,总觉得他们会理解我,就算我发泄不好的情绪,也希望他们理解我的难处,体谅我。但是,我们自己对于家人,有够包容吗?
在《甘伯伯去游河》这本绘本里,感受到了真正的包容。
甘伯伯划着他的小船去游玩,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特殊朋友,尽管他知道他们有什么特点,会导致什么后果,还是很友好地带他们上船来。
果不其然,他们都不能收敛自己的行为,导致后来翻船了,可是甘伯伯并没有评判谁,而是和大家一起游到岸边,一起晒干,还请朋友们一起去他家喝茶。特别地温暖和包容。
小绘本大智慧,我是沉淀ChenDianLL,欢迎微我,和同频的你,一起品读这绘本里的大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