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是准时下班,准时到家,有可能的时候就提前一点到家,极少会晚回。
通常我不会在路上多做停留,能早一分钟到家就绝不会晚一分钟的,而且我选择的出行方式是地铁+步行,发车时间是固定的,而我只需调整下自己的步行速度便可很容易做到准时到家,所以偶尔即便晚一点出门,我也会通过走快一点赶上那趟固定的车,所以看起来在路上我总是显得急匆匆的。
这两天早上儿子和我一起出门,对他来说,那个时间其实对他上学来说还有点早,不过我平时也难得有机会送他,在老师不反对的情况下,他早一点去学校也挺好,至少比在家好。但每次等上他,我的时间就会紧张一点,早上的时间都是一环扣一环卡着点的,晚一分钟我就得再等下一趟车。
经过两天早上的忙乱之后,我告诉孩子如果要跟我一起走,他至少要在7点30前吃完饭。今早我俩终于按照我的时间点出门了。一路上的对话如下:
儿子:你今天担不担心迟到?
我:不担心。
儿子:为什么?
我:我走路到地铁站,时间是可控的,如果晚了我就走快点。
儿子:为什么不坐车呢?
我:走路既锻炼身体,又节省车钱,还可以捐步做公益,一举多得。
儿子:捐步的钱哪来的?
我:公益基金吧,企业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我们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共同让社会更美好。
......
像我这种没钱的就出点“力”,但事实是这“力”还是受益于我自己,我运动我健康,并没有直接作用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谁一开始想出这么个好点子的呢,让人人都参与到公益事业,利己的同时间接地利他,真是了不起的举措。
我自己并没有去了解过这些公益基金的由来,可能不是如此的简单,但对现阶段的孩子来说,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在自己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去回报社会的种子就足够了。
昨天下班我走得稍微早一点,下地铁后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回家,而是去逛了一圈,看看那些色彩艳丽清新明亮的春装,暂时忘记孩子们的家庭作业什么的,感觉也是件挺美妙的事,孩子总会要长大,我不回家那些该完成的作业他们也会去完成,只不过是时间晚一点久一点,终归他们要对自己的作业负责,所以偶尔给自己放个假,不必急着回家,这样打破常规于自己也是一种新的体验。
到家后还去取了个快递,进小区的时候己经7点多了,快到家楼下的时候,孩子们打来了电话,可能是想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到家吧。
回到家,孩子们自然是没写完作业,我对他们说今晚的作业全部自己完成,我不会过问,吃饭洗碗后我就回自己屋去了。这一天感觉有点累,我不想把这种累传递给孩子,于是就自己在房间做点放松的事情,洗洗衣服、简单收拾下屋子什么的都挺好,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临近9点的时候,孩子们还没完成作业,我还是有点着急,但也没去多加干涉,只提醒了下时间,就退回自己的地盘了,终于在9点30分小妞收拾妥躺下关灯睡觉,此时儿子还在写作业中。
这一晚我们没有阅读,也没有户外运动,这么看来,这一次的打破常规于我们是种双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