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上下班的通勤路上,听课是很好的选择。
翻出李笑来老师的《和时间做朋友的这十年》课程,再次听,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也更加坚定地去做当下的事。笑来老师在课程中讲了一些他个人的经历和失败的经历,表达了一些关于成长亲测有效的观点。说是观点,也更是他自己的特点。
01.
也有挫折和失败
这次听课,确定了一个事实:笑来老师原来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很聪明很顺利的人,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失败。
- 考大学视为一次失败的经历。
第一次高考,几乎是主动放弃考上大学。故意乱答一通,如愿以偿,成绩没有达到自己所填志愿,但分数仍过了本科线。
后来,他意识到应该去上大学,并在第二年进行复读。当经历了异常痛苦的一年,离高考只有半个月时,他得了阑尾炎。
本来是很小的手术,由于意外,几分钟的小手术延长至1个多小时,使他经历了长达四五十分钟的极度疼痛,严重影响了记忆力,使高考成绩虽过了重点线,但仍没有达到所报志愿。
后经过调剂,读了一所不喜欢的学校和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从这件事当中,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一旦错过,即使花百倍的努力仍然无法弥补,因为总是会有很多小意外发生****。至今想起18岁被耽误的一年仍倍感心疼。
所以从那之后,笑来老师后面再遇到什么机会的时候,都会打起精神,认真对待。
-
后来从新东方辞职之后,决定互联网创业,制作「大了网」,因为没有想清楚具体要做什么,网站以失败告终。
-
后创立新生大学APP,第一次上线就崩溃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经过反思,笑来老师意识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互联网用户,而不是一个产品经理,不懂如何做产品,以至于所设计的产品太复杂,问题频出,半年时间仍没有做成功。
在付出了很多时间和金钱的代价之后,他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好一个产品的前提是,这个产品要足够简单。
从上面这几次经历看,笑来老师并不是一直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失败。但,笑来老师最终还是成功了,并且取得很多成就,成为「过得还不错的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身上的一些品质和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image02.
持续做事的能力
每次遭遇挫折和失败,笑来老师更倾向于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归咎于外界和他人。
运行新生大学APP时,总是出现各种问题。他反思是自己不懂做产品的原因,而不是怪罪团队技术人员。
他很早就明白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功,关键时刻出了问题,那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外界是无法理解你的,别****人很难理解你的失败。
当你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成功,当你向别人解释诉苦时,你觉得情有可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不要以为别人会理解你,因为没有人关心这件事,真的没有人关心。失败了就是失败了。
明白并接受这个事实是多么重要!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哭诉和解释上面,而是集中精力进行反思和改正错误。
这让他可以做到:即使一开始失败,仍然不放弃。笑来老师有一种持续做事的能力,比如读一本书,即使一开始读不懂,他也一定会硬着头皮读下去,直至读完。还可以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反复读,读很多很多遍,以至于最后真的读懂了。
许多年之后,他总结发现,这种能力影响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是读书,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很多时候他并不关心自己做得不好,而是即使做得不好,他仍然会硬着头皮反复去做,直到做得还算可以。
比如弹吉他,他一直弹得不好,但并不会因此而放弃弹吉他,而是持续弹了很多很多年,最后的结果是,他总是比一般人弹得好。
前面提到的互联网创业,虽然开始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尝试,对新生大学APP进行改进,新的版本很快上线,同时还出了一款新产品——一块听听。互联网创业他会一直尝试下去。
所以这种能力让他很难放弃一件事,如果他认为一件事是对的,就会一直做下去,反复做。笑来老师的这种能力,或者说品质,使我感到很震撼,让我很愿意接受一个事实:至今我还没有在某方面做出成绩,是因为我从未持续做成一件事。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之所以还没成功,也许是因为太容易放弃,太不擅长坚持。
一旦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件事?而不是想方设法把这件事做成功。于是放弃,转而开始去做另一件事,当又遇到困难,关注点又会放在「不适合」上面,然后再放弃,周而复始。以至于一直是一事无成的状态。正所谓常立志,而不立长志。
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笑来老师的这种品质。一旦开始做一件事,就持续做下去,直至做成功。
image03.
一切都是时间积累的结果
一切成就都是时间积累的结果,这是笑来老师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中的核心观点,心理学上叫做:深度连接。
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积累的结果。时间足够久了,人与人的差距就会形成。随着笑来老师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他身边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出现越来越多比他还优秀的人。
通过对这些人的了解,他越来越相信: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因为天赋好,不是因为智商高,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成就等同于有效成长****总时长。
进而他提出一个最可怕的策略:日拱一卒。这不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吗?
在《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中有一个例子,以《逆向英语学习法》著称的钟道隆教授,据说从45岁开始学习英语,后来成为高级翻译。
为了学习英语,钟教授下了很大的功夫,坚持每天听写20页A4纸,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晚上开会了也要补上。3年内写了一柜子听写记录,用完一把圆珠笔芯,听坏9部收音机,3部半导体收录机,4部单放机,翻坏2本词典。——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如上可见钟教授在学习英语这件事上花费的时间精力之多。
所以,如果我们的英语水平还不够高,也许可以反问一下自己,每天花了多长时间学习英语?背会了多少篇新概念英语课文?记住了多少单词?
这样比较一下,我们就会看到差距,感觉到在做事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差距。或许因此我们就会愿意花多点时间用在背课文上,反复背,每天背,持续背。
所以,现在如果我们做某件事起点较晚,感觉时间不够用,就会明白,那是因为过去的积累不够造成的,这时应该平静地接受现状,然后想办法继续前行。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前提条件不足,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要求放低一些,这样才会心态平和,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做事上面。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