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文/编辑:青葭
秋衣没捂上几天,申城一夜入冬。寒意下,路人们缩着脖子、埋着头,走在满是梧桐落叶的街道上。即便是降温的那夜遭遇疾风骤雨,第二日的寒意也只会来得更坚定。
记忆里上海的冬天是难熬的。凉热空气的交替时有,湿冷的日子也不少, 更是畏惧那刮进骨子里头的寒风。所以打小一到冬天,就格外珍惜冬日里的太阳。
孵太阳
比起酷夏的红光四溢,冬日里的太阳和煦,既不刺眼也不比秋日那般高深。只是静静地,像一条热毛毯般地铺开在这城市的冰凉之中。
小时候最爱的,就是和家人们一起孵太阳。大人们有时,会一边晒太阳,一边织着厚毛衣。篮子里的毛线球,在跳跃着的两股或是三股棉线的牵引下,不停地翻转着。在这柔和的光线里,线球也一点一点地积蓄着热量,温暖地像个小太阳,抵御着寒冬腊月,三九严寒的威力。
暖
冬日里,上海人的取暖物件五花八门。
汤婆子、电热毯、热水袋、假领子、棉毛裤......
有些人家还把燃着的煤球炉子搬进了屋里取暖,顺便再烧上一铜吊子的热水......
食
冬日手脚冰凉,更是离不开暖身的食物。
“立冬吃羊肉,一身暖洋洋。” 尤其喜爱那鲜美暖胃的羊肉砂锅,汤白浓郁。而羊肉则去膻保嫩,真是美味绝伦。
白切羊肉也是冬日沪上的必吃菜,羊肉带着羊冻,切成粗条块状,蘸着酱油吃。真是感叹精致的南方人,竟也能将西北粗旷的食材加工成特色的海派菜肴。
上海冬日的街头,还有那香糯糯、甜滋滋,捧在手心里的街头热卖小吃“烘山芋”。山芋经存储过冬,淀粉就转换成了糖份。烤食之下更是热气腾腾,焦香扑鼻。
卖红薯的,大多是外乡人。他们就着个油桶般的大炉子,占据着街角的绝佳位置。乘着袭来的那一阵阵寒风,边哆嗦着边搓着双手,吆喝着路人来买自家的红薯。火钳夹出的红薯大多糖汁四溢,惹得经过的路人食欲大增,不免总会多少称斤买上些。
雪
上海的冬天鲜有雪,大多时候也就下些雹子、雪子之类。冬日里更是不常见能积起来的厚雪,不过也有几次特例。
南方不下雪则已,下起来则不一般。
记忆中,赶上过两场较大的雪。堆雪人、玩雪仗、在雪地里摔跤......南方人玩雪生疏,却乐在其中。孩子们和大人一起扫雪、堆雪、玩雪。他们暖心而又享受,自是不暇那严寒冰点儿的绝望了。
今年上海,会下雪吗?
冬
那猝不及防的冷
那转角遇见的暧
四季分明
申城依旧
(全文完)
感谢阅读
本文首发 公众号:青葭文学
文艺的原创生活文字、绝美的摄影采风及悠闲的旅行日志
关于投稿、版权、转载及建议
欢迎联系: 徐女士
微信号 Russelme (备注:公众号事宜)
邮箱:Russel_qiu@126.com
真诚期待您的专业视角,助力我们的公众号茁壮成长!
网友评论